黑水鸡成鸟图
黑水鸡成鸟两性相似,雌鸟稍小,体重192~493克,体长30~35厘米,翅膀长约50~55厘米。额甲鲜红色,端部圆形。头、颈及上背灰黑色,下背、腰至尾上覆羽和两翅覆羽暗橄榄褐色。飞羽和尾羽黑褐色,第1枚初级飞羽外翈及翅缘白色。下体灰黑色,向后逐渐变浅,羽端微缀白色;下腹羽端白色较大,形成黑白相杂的块斑;两胁具宽的白色条纹;尾下覆羽中央黑色,两侧白色。翅下覆羽和腋羽暗褐色,羽端白色。虹膜红色。嘴黄绿色,嘴基鲜红色。胫的裸出部前方和两侧橙红色,后面暗红褐色。跗蹠前面黄绿色,后面及趾石板绿色。爪黄褐色[11][2]。幼鸟黑水鸡幼鸟图
黑水鸡幼鸟上体棕褐色,飞羽黑褐色。头侧、颈侧棕黄色,颏、喉灰白色,前胸棕褐色,后胸及腹灰白色[2]。分布范围黑水鸡分布图
世界分布:黑水鸡分布在除大洋洲以外的世界各国,包括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巴林、孟加拉国、贝宁、博茨瓦纳、文莱达鲁萨兰国、布基纳法索、布隆迪、佛得角、柬埔寨、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中国、科摩罗、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科特迪瓦、吉布提、埃及、厄立特里亚、埃斯瓦蒂尼、埃塞俄比亚、法国、冈比亚、德国、加纳、希腊、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拉克、日本、约旦、肯尼亚、大韩民国、科威特、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黎巴嫩、莱索托、利比里亚、利比亚、马达加斯加、马拉维、马来西亚、马里、毛里塔尼亚、毛里求斯、马约特岛、摩洛哥、莫桑比克、缅甸、纳米比亚、尼泊尔、尼日尔、尼日利亚、巴基斯坦、菲律宾、卢旺达、留尼汪岛、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舌尔、塞拉利昂、新加坡、斯洛伐克、索马里、南非、斯里兰卡、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泰国、多哥突尼斯、乌干达、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越南、赞比亚和津巴布韦[5][2]。
中国分布:
黑水鸡在中国分布于昆明、师宗、新平、元江、通海、思茅、耿马、腾冲、石屏、蒙自、景洪、勐海、潞西、盈江、贡山等地。云南省外留居于长江以南地区,以及台湾、海南岛,西至西藏南部,留鸟;长江以北的沿海地区,西至河南开封、山西中条山、陕西南部,北抵河北承德、东北中部哈尔滨、北部齐齐哈尔[3]。
栖息环境黑水鸡主要栖息于富有芦苇和水生植物的沼泽、湖泊、水库、苇塘、水渠和水稻田中,也出现在林缘和路边水渠与疏林中的湖泊沼泽地带[12]。它们不耐寒,一般不在咸水中生活,不喜欢很开阔的场所,栖息地海拔一般在400~1740米[2]。
防御性为黑水鸡具有明显的占区行为,当其他个体进入自己领域时,黑水鸡会迅速冲向对方,闯入者一般会立刻退缩[14]。
节律行为黑水鸡秋季会从北方向南方迁徙中,也有夜间迁徙的习性[3]。在内蒙古乌梁素海于4月中旬迁来,10月上旬迁走;在长白山4月末5月初迁来,9月末10月初迁走[2]。
社群行为黑水鸡会成对或单独活动。非繁殖期会形成分散的群体,有时也会与紫水鸡、红胸田鸡及树鸭等一起活动。善于游泳和潜水,即能在水面上静游,也能在水下潜游。受惊时大多潜入水底隐藏或逃走。不善飞翔,迫不得已时才起飞,飞行速度缓慢。飞行时头、颈、腿均伸直,离地面仅2~3米高,飞行不远即落下,潜入草丛中。鸣声干脆而清晰,很远都能听见,似“kirrik,crek,rek,rek”声。常历时很久,晨昏均可听见,特别是黄昏,往往到旱地上,一边走一边叫[3]。
觅食行为早上7:00~9:00和下午16:30~18:00是黑水鸡的觅食活动高峰,上午10:00之后活动减少,大部分时间在莲叶下或站在堆积的枯枝上休息[14]。黑水鸡以水生昆虫、蠕虫、水草、植物嫩芽和嫩叶为食[3]。体重在50g以下的黑水鸡其食物种类单纯,多为浮萍和水藻,偶见有水生昆虫;体重在100g以上的黑水鸡其食物种类较多,如:水稗、葎草、薄荷、藜、狗尾草、马唐以及稻和芦苇,动物性食物有小鱼、小蛙、飞蝗和蟋蟀[2]。
发情期黑水鸡3月初进入发情期,3月中旬可见到配对,此时雌、雄鸟常相互嬉戏追逐,随后交配,交配活动从营巢期开始至产卵期结束[14]。
产卵期黑水鸡选择在以芦苇、芦竹和水烛为代表的间距较小的挺水植被区营巢[13]。一般巢穴离地面或水面最高不过40cm[3]。黑水鸡巢的大小外径24~30cm,内径14~15cm,巢高18~20cm,巢深3~7cm[2]。黑水鸡的产卵期从3月中旬一直持续到5月底,一日一卵,偶见隔日。卵呈椭圆形,卵污白色略黄,上有褐色的斑点。窝卵数为(8.4±2.1)枚,卵大小基本一致,卵长径(4.18±0.17)cm,卵短径(3.06±0.16)cm ,卵重(19.71±0.21)g。雌雄轮流孵卵,雌性孵化时间较长[14]。
育雏期黑水鸡卵的自然孵化期约为20天[13],黑水鸡雏鸟为早成鸟,全身被黑色绒羽,在巢内停留1~2天,3日龄可游泳,8日龄可潜水,雌雄共同喂养照顾雏鸟,有时候窝产的未成年鸟和同窝内的其他成鸟也参与照顾雏鸟。21~25日龄可自行觅食,45~50日龄长出飞羽,72日龄可独立生活[2]。
种群现状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5]。
致危原因自然因素:洪灾造成的黑水鸡巢损坏以及野生有蹄类动物对筑巢地的破坏,还有褐树蛇(BoigaIrregularis)等对黑水鸡的捕食,植被(特别是芦苇)对黑水鸡栖息环境的侵占,都导致黑水鸡数量减少[15]。
人为因素:人为的滥捕滥杀以及湿地生境遭到人为的扩张、环境污染等,也导致黑水鸡数量下降[15]。
保护措施2020年9月,中国国家林草局发布了《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对黑水鸡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的养殖活动,除适量保留种源等特殊情形外,引导养殖户停止养殖[6]。
保护级别2000年8月1日,黑水鸡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7]。
2016年1月,黑水鸡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无危(LC)物种[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