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连材

时间:2023-08-14 20:56:22编辑:奇闻君
宦官作为六根不全的刑余之人,历代以来都受到人们的侧目歧视,更罔顾一些专权干政,遭人痛恨的权监了。然而在晚清,有一位宦官刚烈直谏,并招致了杀身之祸,其死后受到当时的政治家梁启超的极力讴歌,被称为“烈宦”,其报国之忠,令人钦佩。这个人就是宦官寇连材,死时仅有18岁。

(“烈宦”寇连材)

寇连材,直隶昌平人,15岁净身入宫,是慈禧太后梳头房的太监,因聪明伶俐,能说会道深得慈溪喜爱,史称其“侍西太后久,颇得力,太后深倚之”,成为了太后的心腹。然后寇被慈禧派往光绪皇帝身边,名为伺候,“实则使之监督行止,侦探近事”。

谁知慈禧的这个小心腹良知未泯,在与光绪接触的过程中,对光绪的悲惨遭遇产生了同情和愤恨之情。再加之《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的悲惨国运,寇立场逐渐发生了转换,于是他“叛变”了。受一股良知和爱国力量的驱使,他决定以己之力进谏慈禧,乃至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二月初十,寇连材向慈禧跪奏,请慈禧多为社稷着想,宽释放权光绪,但遭到慈禧训斥,寇连才悻悻而归。如果此时悬崖勒马,寇还有生还的可能,然而寇决意“一死酬君王”。二月十六日,寇连材再次进谏慈禧,条陈十事“请止演戏,废颐和园,还宫办事,免修铁路,革李鸿章职,续修战备与日本战”等事。清人笔记中,详细记载了寇和慈禧的对话。慈禧怀疑寇背后有人指使,讯问“而不知祖制,内监不准言政事乎”,寇答曰“事有缓急,不拘成例,拼死而上”,遂下狱论罪,再无生还可能。第二天寇连材被押赴菜市口行刑,神色不变,从容就死。

在清朝国事衰微,民心涣散的情况下,寇连材的事迹引爆了民族的痛处,得到了全国的瞩目,时人感叹其忠烈,在社会上对其进行了长期的宣传纪念。公道自在人心,虽然他的见解“或中肯,或悖谬,皆无足责,君子嘉其忠直”。其短暂的一生无愧“烈宦”之名。

上一篇:楚哀王

下一篇:王惠儒林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