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枫呦鹿图

时间:2023-05-03 00:58:23编辑:奇闻君

全景图

《丹枫呦鹿图》主要描绘群鹿游憩于色彩斑斓的秋林中的情景。深秋时节,霜后树林,叶子有的变黄,有的变红,分外艳丽。繁盛茂密寂静安谧的林中,一群鹿正在嬉戏觅食,有的立于林际,有的隐于林内,有的站立,有的蹲伏。突然,远处似乎传来一阵可疑的声响,长着美丽五叉角的领首雄鹿,警觉地竖耳聆听,昂首远望,观察是否有威胁袭来,其他鹿也略带惊慌地扭头,朝向声音传来的方向,神态专注紧张,蹲伏在地的鹿赶紧支起前腿,作好奔跑的准备。

画作左上方与右上方,钤印数枚,有“圭章阁”印,“天历之宝”印,清初收藏家阿尔善喜等人的收藏印,及乾隆、嘉庆玉玺等。

此图的韵味风格相当特殊,异于汉族文化地区的作品。风格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另一幅辽代作品《秋林群鹿图》相同,大小尺寸也极为接近,应是同一组的画作。有的学者则进一步考证,两图即为北宋《图画见闻志》中所记载的,庆历年间(1041—1048年)辽兴宗进献宋朝的五幅《千角鹿图》中的两幅。据画面内容、手法等因素考证,应是辽契丹画家所作,且其创作时间应是北宋初(10世纪后半叶)。

主题

辽代是素有马背民族之称的契丹族建立的,契丹人很早就崇拜“鹿神”。人们对鹿的喜爱,是因为鹿性情温顺。且在民间传说中,鹿有“禄”的谐音,富有吉祥、收获的含义,同时鹿还与道教中寿老有关,意为长寿。所以《丹枫呦鹿图》的主题应是寓意松盛柏茂,禄寿双境。

形象

局部

在《丹枫呦鹿图》中,游憩于色彩斑斓的秋林中的众鹿,一只奔跑回首的母鹿从密林深处匆匆帘出,引起群鹿全体抬头警惕地注视一方,山光秋色与这突如其来的一惊构成颇具情趣的对比,使观者在美景中感受另外一种情致,形象塑造得恰到好处。构图

《丹枫呦鹿图》构图紧密,布局严谨,气势宏伟,通篇不留空白,满幅皆画。图中繁密的秋林遮盖了整个幅面,而群鹿被安排在画的中央,很好地突出了主体。

设色

局部图

《丹枫呦鹿图》是工笔重彩画。整幅画的主要色彩以红色为主,给人很厚重的感觉。厚重里面又很灵动,这种灵动是因为水溶性的颜料与矿物质颜料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种冷暖互补的色彩效果。在画作中,橘黄、朱砂、蛤粉是主导色彩,给人以厚重。冷调以花青为主,互补很恰当、舒服。

同时,这幅作品中还运用了黑色,红与黑的色彩搭配是最协调也是最稳重的。树干几乎都是以笔墨为主,最浓的红颜色树叶中间穿插的也是最重墨色的树干。以墨色压住大块的红色,它就不浮躁也不会跳出来,整幅画就协调,更加强了稳重感。下方蓝绿植物里面的树干也主要用墨来协调。有些粗树干,画家很聪明地用白色去表达,以达到协调。

技法

《丹枫呦鹿图》中基本不用线描,而以色彩的组合表现林木的层次和环境气氛,但又不同于常见的没骨法。画家不强调树木的远近和厚度,全以装饰性手法处之,颇似近代的某些装饰画。动物轮廓很准确,虽然使用了双勾技法,但并不突出线造型的作用,而是从边缘线开始晕染,渐次淡化,看去颇有些体积感。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毛建波:“《丹枫呦鹿图》风格古朴。与传统习见的卷轴画不同的是,该图章法撑天足地,繁密饱满。敷色富丽鲜艳又有别干常见的没骨山水。其树法尤为别致,树冠外形清晰,前后相互比衬,叶从以细笔勾勒,工整细致,再填以重彩,红黄相间,对比强烈而富装饰趣味。画鹿用写实手法,以线条勾描外轮廓,再以浓淡不同的墨彩渲染肌体,造型生动真实,显示出画家敏锐的观察力和纯熟的表现力。”

《丹枫呦鹿图》画风奇异,而旧传为宋李唐所作的《文姬归汉图》中树之绘法,却与《丹枫呦鹿图》有相同之处,且《文姬归汉图》,传有数本,其中之人、马及服饰,亦都与辽、金风俗密切相关,足以证明宋代亦或后世之画家,受《丹枫呦鹿图》之影响深远。

《丹枫呦鹿图》在庆历年间(1041—1048年)从辽入宋廷,元文宗年间(1304—1332年)入元内府,清初时为收藏家阿尔喜善等人收藏,后大约于乾隆年间(1736—1796年)被清内府所鉴藏,在《石渠宝笈初编》《故宫书画录》卷五等有著录。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1935年,《丹枫呦鹿图》在英国伦敦的“中国艺术展览会”上展出,受到欧美和日本的艺术家们的好评与赞赏。

上一篇:法兰西银行

下一篇: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