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逃跑的明军大队人马到达土木堡。土木堡西面是鸡鸣驿,北面是麻峪口,均为重要驿站,明军驻有重兵把守。而土木堡东面二十里,便是怀来城,城深墙厚,有明军总兵官驻扎。明大军若是继续行军,往东南便是居庸关。居庸关地形极为险要,明朝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对居庸关进行重点修缮,与长城连接在一起,成为京师北面最重要的军事要地。只要大军过了居庸关关墙,凭借雄关据守,便可高枕无忧,绝对安全。
土木堡四个方向的战略要地,英宗朱祁镇随便选择一处前往,都可以延缓瓦剌军的追击。然而,历史就是这样充满了戏剧性,在王振的强烈建议下,明军大队人马选择了驻扎在土木堡。
再来看看土木堡的位置和地形。明朝初年,明王朝为了加强和巩固长城的防务,除了派驻重兵守卫,还从山西一带迁移大量的民众到长城沿线,一方面开荒垦田,另一方面修筑大量的城堡。这些城堡大都建在长城以内的重要关口和谷地,成为守卫长城的军事重镇。为数众多的城堡则与长城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土木堡便是明代在宣府地区建立的众多城堡之一,是当时宣府通向居庸关的重要驿站,修设于交通咽喉之地:南封妫水流域,北锁怀(来)赤(城)交通,西扼漠北要道,东拱京畿门户,堪称冲要之所。土木堡紧挨着狼山,周围百里范围内,群峰耸立,地势险要。不过,作为一个城堡而言,倘若没有即将到来的这场著名的战役,它或许至今仍旧默默无闻。
从地图上看,土木堡呈帆船状,长三里,中间狭窄,里面少井,饮用水不够,是绝对容纳不下五十万大军的。十分可惜的是,英宗朱祁镇倚为重要谋臣的王振没有任何军事眼光。毕竟,他只是个弄权的宦官。不仅如此,王振之所以要坚决停留在土木堡,完全是因为个人的私心——他私人的一千余辆辎重车还在后面,没有赶上大队人马。辎重中有不少奇珍异宝,都是这次出征过程中沿途官员进献的,他担心会落入蒙古瓦剌军队的手中,那他的损失可就大了。事实证明,王振这为了一己之私的决定,导致他损失得更多。
此时,随从的文武官员都强烈建议英宗朱祁镇赶快退到怀来县城,固城自守,不要在土木堡久留。英宗朱祁镇没有任何主见,一切听从王振的安排,大臣们均被王振斥退。王振不过是一个宦官,竟然能左右皇帝的决定,他是如何能做到这点,后面专门谈到宦官时再做介绍。
六十五岁的兵部尚书邝埜心急如焚,急上奏章,请英宗车驾速入居庸关,同时发精兵殿后。结果,奏章被王振扣住,英宗根本就没有看见。邝埜情急之下,又亲自到行殿求见英宗,力请皇帝入关。王振挡住他,喝斥道:“腐儒安知兵事,再妄言,必死!”(《明史·卷一百六十七·邝埜传》)邝埜回答说:“我为社稷生灵,何得以死惧我!”王振大怒,高声喊叫侍卫,将白发苍苍的邝埜拉扯了出去。
邝埜堂堂兵部尚书,为大明朝廷最高军事长官,却被一个宦官赶了出来,自然十分愤怒,但也无可奈何。王振虽说只是一个宦官,却是明朝建国以来权力最大的宦官,把持朝政已有多年。朝野上下,无不对王振切齿痛恨,却因为英宗朱祁镇对其极度宠幸,而对其没有任何办法。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拿王振没有办法。此刻,英宗的随从大臣中,以英国公张辅地位最尊,声望也最高。邝埜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去找这位四朝元老,请他出面来制衡王振。
英国公张辅的父亲张玉,还在元朝统治中原时期,就已经是个响当当的人物,担任元朝的枢密知院,相当于军政最高长官。元朝败走大漠后,张玉“从走漠北”(《明史·卷一百四十五·张玉传》),跟随蒙古皇室在大漠中生活了十八年,但他思念故土,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摒弃高官厚禄和荣华富贵,万里来归,投在当时驻守北平(即北京)的燕王朱棣麾下,从五品的副千户干起,逐渐变成朱棣手下最得力的大将。燕王朱棣后来发动靖难之役,得以成大事,最大的功臣便是谋士姚广孝(即道衍和尚)和武将张玉。然而,张玉“出师未捷身先死”,在东昌一战中为了救护朱棣而英勇战死。东昌之战也是朱棣一生中最惨痛的失败。当时朱棣被南军(明惠帝朱允炆的军队)重重围住,左冲右击,始终冲不出敌阵。朱棣手下大将朱能闻讯带着蒙古骑兵前来营救,奋力死斗,杀开一条血路,终于冲进了南军,保护朱棣冲出敌阵。而张玉并不知道朱棣已经脱险,也率军冲入敌阵去营救朱棣。因寡不敌众,格杀数十人后,战死在南军阵中,时年五十八岁。朱棣痛极而泣,登上皇位后,追赠张玉为荣国公,后加封为河间王。
张辅便是张玉的长子,但他的显贵,却不是沾了父亲的光,而是全凭自己的才干。张辅自幼追随父亲张玉于军中,久历战阵,智勇双全,是靖难功臣中少有的优秀青年将领。朱棣即位后,封张辅侯安伯,禄千石;永乐三年(1405年)进封新城侯,加禄三百石。而张辅一生中最显赫的功绩则是在征安南(今越南,又称交阯)的战场上。
安南在汉唐时为中国的一部分,五代时独立,名义上仍然是中国的属国。明朝建国后,明太祖朱元璋还册封过安南国王陈氏,此后,凡是新王登基,均需要得到明朝廷的正式认可。到了永乐一朝,安南内讧加剧,安南原来的国王陈氏一族被灭,胡氏上台,明成祖朱棣便顺水推舟,正式承认了新国王胡汉苍的地位。不料,平地风云再起,前国王陈日烜之孙陈天平辗转来到明朝,向明成祖朱棣哭诉,说:“贼臣侵思明府,夺其土地,究其本心,实欲抗衡上国。暴征横敛,酷法淫刑,百姓愁怨,如蹈水火。陛下德配天地,亿育四海,一物失所,心有未安,伐罪吊民,兴灭继绝,此远夷之望,微臣之大愿也。”这一番话,声情并茂,深深打动了明成祖朱棣,但朱棣还不能确认陈天平的真正身份,于是将其安顿下来,等安南国王胡汉苍派使者来朝贺时,将陈天平也叫了出来。安南使者“皆错愕,或有下拜者”,由此,陈天平的王嗣身份已经无可怀疑。明成祖朱棣最终决定帮助陈天平复国,先派人谴责安南国王胡汉苍。不料胡汉苍诚恳上书,表示愿意将王位让回给陈天平,朱棣信以为真,派人护送陈天平回国。胡汉苍预先设下伏兵,在护送明军的眼皮子底下,杀死了陈天平。明成祖朱棣被彻底激怒,决定派兵讨伐安南。当时明军由名将张辅领兵,安南遂平,明朝廷改安南为交阯布政使司,在安南正式建衙,并派人管理。
[永乐时期,明军兵锋极健,安南慑于张辅的威名虽然重新归附了明朝,但由于历史渊源,安南民心不附,之后几乎没有断过兵燹,战争绵延长达三十年之久。这极大地牵制了明朝的军事力量,巨大的军费开支也成为明朝廷的沉重负担。到了明宣宗朱瞻基即位时,安南问题日趋严重,明朝军队不断在安南遭到败绩,在这种情况下,宣宗最终决定放弃安南,彻底扔掉这个历史包袱。此举在当时曾引起巨大争议,反对者不在少数。但其实为休兵养民之举,节省了大批人力财力,减轻了明朝人民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