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清朝和珅,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和坤27岁(1775年)被提拔为御前侍卫始,十几年间和坤兼任数十个官衔,在其中大部分官衔全是一品二品的要职,比如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理藩院尚书、步军统领、正白旗镶蓝旗都统、内务府总管、领护卫内重臣、军机大臣、九门提督、文华殿大学士、《四库全书》修纂馆首席总裁(留意,纪晓岚在这里仅仅帮助和坤的总纂官)这些,也有许多 沒有例举出去。
这种官衔并不是说白了的闲职、虚职,而全是实实在在的必须每日解决的要职!大家迫不得已钦佩和坤那挑球的活力和才识,可以保证解决这么多事儿而沒有出現乱子,乃至是井然有序的运作着。
要做到此次人生境界,最先千锤百炼也要本身硬,假如和坤沒有充足强的手腕子和本事是没法出任这么多岗位的,其次还必须皇上的器重,要不然工作能力再强也是白费。
忠君却不热爱祖国
那麼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乾隆放着当朝不计其数的高官没理,只是可着劲一直给和坤官职,他难道说不清楚一个人身兼多职非常容易出現疏漏吗?实际上梳理和坤可以二十几年来一直备受乾隆皇帝器重的缘故只不过几句话:侍君如父,想君之所感,忧君之所忧;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和坤的确是把乾隆皇帝作为自身的爸爸来侍候的,不仅对老年人乾隆皇帝的饮食起居万般照料,还替乾隆皇帝对太后行孝,在愉快乾隆皇帝的精神层面,和坤还常常和乾隆皇帝一起吟诗作对。这般的和坤,乾隆岂可不喜欢?说白了忠君之事,便是要把皇上交代的国事搞好,这一点和坤的确不遑多让。在和坤办过的众多事儿中有下列几个非常明显:
(1)解决李侍尧贪污受贿案。特别注意的是,和坤并并不是一开始便是腐败分子的,和坤方知乾隆皇帝对高官的贪污受贿深恶痛疾,在贵州省按察使海宁市的打小报告下,和坤向乾隆皇帝参奏云贵总督李侍尧受贿一事,乾隆皇帝闻之火冒三丈,立即命和坤赴云南省查明李侍尧徇私枉法一案。和坤抵达云南省后,明里假装食欲差旅的模样,背地里却以李府大管家为突破点,李府大管家禁不住严刑拷问最后和盘托出,和坤依把握了所有直接证据,就是这样绊倒了李侍尧。和坤也足以在皇上眼前展露了动作迅速,此外和坤更为此为突破口,将乾隆网开一面的李侍尧收服亲信。
(2)开辟“议罪银”规章制度。说白了“议罪银”便是犯事的高官能够根据用银两来缓解罪罚。殊不知实施“议罪银”获得的高额银子,绝大多数是供乾隆本人放纵,不进财政。因此和坤运营了内务府一年就扭亏增盈。有一说一,这一议罪银规章制度看起来是作壁上观、对财政有益,其实却祸国殃民,由于官员腐败违法犯罪只需缴银两就可以了事,那交了银两再次腐败问题。
迷之贪恋金钱
公元1780年,也就是在李侍尧案审结后,李侍尧那庞大的家产令和珅初尝掌握钱财的滋味,他的欲望开始膨胀了。
或许是童年贫穷困苦的生活给他留下了阴影,导致现在的他对金钱有了极其强烈的追求;又或许是像他这种天才般的人物也必定有与之相匹配的天大的欲望,只不过这个欲望是万恶的金钱而已。从此以后,和珅想尽各种办法获得钱财,几乎到了无孔不入的境界,甚至是自己经商来赚钱。
和珅主要通过四个渠道敛财:
一是大发人情财:和珅主要是通过吐露一些机密消息给相关官员好让他们能够抓住时机,官运亨通,并以此作为人情,官员们升迁后对和珅自然感恩戴德,送些钱财礼物给和珅自然不在话下了,和珅因此大发人情财。
二是利用职权进行贪污:和珅长期担任户部尚书和内务府总管等掌管钱粮器物的官职,甚至“议罪银”银两都归属和珅管理,近水楼台先得月,以和珅嗜钱如命的欲求,必定从中捞了一大笔钱。
三是利用吏部勒索百官:和珅身兼吏部尚书,掌管天下官员的升降考核,通过勒索进京述职的地方官,暗示对他进行送礼,一来可以赚取钱财,二来可以分清哪些人愿意跟随效忠他,那些不送礼的官员自然也就被他排斥在外了。
四是进行投资经营:和珅身为一品大员居然愿意放下身段去从商,可见其趋利若鹜之甚!他经营数百家钱庄、当铺、酒楼等店面,甚至利用职权和东印度公司做外贸生意,想来倒也可笑,当时的中国竟是通过和珅来进行对外贸易。和珅最喜欢的投资还得说购买土地、投资房地产,不过当然是利用职权压低价格才能赚得最多。
当然还有一部分钱财是乾隆赏赐,是属于合法收入。
似忠似奸
诚然,和珅是一个很复杂的人,虽然后世的我们在史书上以贪官称之,但是显然贪官两字是不足以概括其一生的。
甚至某种层面,和珅还属于忠臣,毕竟和珅确实对乾隆皇帝忠心无二,一心为主着想。另外和珅确实也是个不可多得的理财能手,乾隆末期没有出现财政危机就是个很好的证明。和珅应该是一个肯为国家办事,也办了一些事情的人,但是难逃利欲熏心、祸国殃民的罪责。
再者,从和珅死后他的妻妾各个伤心欲绝、纷纷自尽相随可见,和珅应该是个称职的丈夫,对待家人也是真心实意,不然何以让妻妾愿意为他而死呢?从这个层面上,和珅也算是个好人。
言而总之,和珅的处世哲学多了一些独善其身的私欲,少了一些兼济天下的无私。用“忠奸人”来形容他应该会比较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