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善寺

时间:2023-05-03 05:52:35编辑:奇闻君

会善寺

会善寺:在会善峰下。寺旧有,东晋成和(公元326—334年)间重修。传为南岳十八高僧禅会之所。十八高惜为慧思、慧海、智凯、大善、僧照、惠成、大明、惠勇、惠稠、惠诚、惠檀、善伏、昙楷、义本、义颢、悟宝、道伦、智明,实非同时人。峰以寺而得名。

北魏时期,会善寺的前身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一所离宫(471-499年)。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年),建闲居寺,僧众达千人,殿宇千间。

隋,开皇五年(585年)改名嵩岳寺,后隋文帝赐名会善寺。

唐时会善寺又进行了大规模增修,建造了琉璃戒坛和窣堵波式宝塔。武则天游嵩山至会善寺时,拜道安禅师为国师,赐名安国寺,送镇国金刚佛像置于寺内。

唐代,增建殿宇、戒坛、塔,规模宏大,高僧辈出,如元同、净藏及天文学家一行等皆出于该寺。

会善寺

五代,五代后梁时,该寺曾一度废毁,宋太祖开皇年间再次重修佛殿,赐名嵩岳琉璃戒坛大会善寺。

宋太祖开宝五年(972年)赐名“嵩岳琉璃戒坛”、“大会善寺”。

元代,至元年间(1264~1295年)又赐名“万寿禅寺”。

元、明、清均有整修,但规模逐渐缩小,现在寺院的范围,包括常住院、戒坛遗址、古塔以及寺内碑碣、造像等文物。

2001年06月25日,会善寺作为元至清时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8月1日,坐落在嵩山腹地及周围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东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中岳庙、嵩岳寺塔、会善寺、嵩阳书院、观星台)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

会善寺是佛教传入我国后最早建立的佛寺之一,千百年来,成为嵩山名寺声名远播,不仅因寺内现存北齐、东魏、唐代、元代、清代等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而且与名僧辈出有关。

名僧辈出

会善寺造化了一位佛教史上著名的得道寿星——道安禅师。道安禅师俗寿128岁,历经隋唐两朝八帝,因比其师五祖弘忍年长20岁,便赢得了“老安”的美名。道安的长寿是因为他谦让的美德和宠辱不惊的心态。道安和神秀同拜弘忍为师,弘忍也最看重他们两位,曾说“学人多矣,唯秀与安……今法要当传,付此二子,吾无忧哉!”当道安察知弘忍祖师有意传法于他们二人后,就推美于神秀,别的同学劝他时,他却反过来劝说同学们:“山涧树下,难可厌舍。丰石足以枕依,香泉足以澡漱,与道而漫,不乐何求。”并干脆离开祖师而云游。道安云游至中岳嵩山后,看到

会善寺

清幽静谧,环境幽雅,高兴道:“是吾终焉之地也。”于是就定居下来,这一住就是45年。其间虽然武则天多次躬亲禅窟,征至辇下,待以师礼,钦重有加,但他道行精深,安之若素,宠辱不惊,传法不辍,高寿而终。如此德高望重,坚守精进,不愧为佛门巨子。其熠熠星光,光耀千秋。环绕于道安国师这颗恒星的行星数以千计,最著名的有27颗——洛阳福先寺仁俭禅师,嵩岳寺破灶堕禅师、元圭禅师,南岳怀让禅师等,星光灿烂,而让

会善寺

耀如白昼的是净藏禅师。

会善寺

净藏禅师在会善寺从道安国师参禅十年,道安圆寂后又到岭南从惠能参禅五年。“能遂印可,付法传灯,持而北归”,回到嵩山会善寺弘扬南宗顿悟禅法,净藏禅师开南宗禅法北传先河,比大力弘扬南宗禅法、“楷定禅门宗旨”的神会要领先得多。净藏禅师住持会善寺三十年,在北宗禅法大行其道的嵩洛地区独树一帜。斯人已逝,墓塔独存,净藏禅师塔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八角形仿木结构亭式砖塔

,以其极高的文物价值于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净藏禅师是六祖惠能的传灯弟子,是禅宗“宗旨密传”的七祖,只不过在皇上钦定的七祖神会光芒的遮蔽下,星光才相对弱淡了些。

一前一后,在嵩山地区和净藏禅师争锋的是普寂。他们进行的是日月之别的竞争,虽没有刀光剑影,但却是星光互射;他们隔银河而对峙,但又依鹊桥而共存。普寂是北宗六祖神秀的大弟子,人称嵩山普寂,长期驻锡会善寺。因当时神秀北宗禅法盛行北方,普寂也就多了几分自信和自负。自信的是唐中宗特下制令,让其代乃师神秀统领法众,自负的是他得到了“两京法主、三帝国师”的美誉。时人夸说:“普寂禅师,名字盖国,天下知闻,众口共传,不可思议。”普寂临终前遗言门人:“吾受托先师,传兹密印。远自达摩寻可,可进于粲,粲钟于信,信传于忍,忍授于大通,大通贻吾,今七叶矣!”他的自信与自负由此可见一斑。他长期在嵩山会善寺传法,围绕他的是庞大的星系,有星星一万多颗,星光四射者就有63颗,而广德、法玩、同光、一行、道璇则竞相争辉。道璇把北宗禅法传到了日本,法玩、同光则继续照耀着嵩山少林寺,而一行无疑是普寂星系中最亮的那一颗。

会善寺

会善寺

一行夺目的光彩,不仅照亮了会善寺,照亮了嵩山,也照耀着中国乃至世界,称其在昼为日、在夜为月才恰如其分。一行聪敏好学,不到20岁就已博览经史,精晓历象、阴阳之学,因鄙薄权势熏天的梁王武三思,便只身出家嵩山会善寺,普寂禅师赐法名一行。一行一到嵩山就毫光频发,当时隐居嵩山的著名文学家卢鸿作了一篇文章赞誉普寂法师的法会,卢鸿特意交代普寂说:“我的文章有数千言,而且文中多有古僻字,需请一位朗隽之人来宣读,有什么问题可以当面提出,我来教他。”普寂就叫来一行,一行打开看后,就微笑着放在几案上。卢鸿怪他轻浮,待众僧人集齐于后,只见一行高声朗读赞文,一点差错也没有。卢鸿惊愕不已,注视一行良久,感叹万分,就对普寂说:“此人不是您所能教导的,应当放他外出游学。”普寂为造就他,就让他出寺四处游学,从此他走遍了大江南北的名山古寺,到处访求名师,研究佛学经义,学习天文、地理、阴阳、五行、数学等知识,成了一名博学之士。后来唐玄宗李隆基派礼部郎中张洽强请一行入朝,协助佛教密宗大师善无畏翻译《大日经》,这一无礼举动的副产品是一行成了中国密宗的开山之祖,这恐怕是唐玄宗所始料不及的。一行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的是历法领域。从开元九年到开元十五年,短短六年时间,他就完成了《大衍历》的编制任务,同时也主持了世界上第一次子午线大测量。《大衍历》使中国天文学大大向前跨进,后又流传到日本,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但它也耗尽了一行的生命。一行对嵩山有两大贡献,一是他派南宫说在阳城搞天文观测时,把周公遗留下来的土圭土表更换成了石圭石表,使得周公测景台迄今巍然屹立;二是他和元同律师在嵩山大会善寺“置五佛正思惟戒坛”,具体主持传戒,使会善寺成为当时嵩洛地区的佛教中心,目前戒坛遗址尚存。

“清冷禅室水,照耀夕阳山……归来余逸兴,月夕媚烟鬟。”古人描写会善寺的诗句都透出了星光的清晖。因道安那颗星,会善寺被皇帝赐名为安国寺;因一行这颗星,会善寺得以成为河南省最早对外开放的三个旅游景点之一。嵩山的寺院很多,山上七十二峰,山下七十二寺,但最令人向往的还是会善寺。喜欢会善寺是因为这里高僧辈出。这些人可能被我们的历史学家忽视了,他们在中岳嵩山也没有留下任何清晰的行为印记,但他们以非常简单的生活方式,以自己极高的佛学修养,点亮了嵩山的夜空,成为中国佛教史上一个个耀眼的星座。

会善寺

坐北向南。山门面阔5间,进深3间,硬山小灰瓦顶,中3间砌券门,明间门券上嵌长方形横匾书“

会善寺

”3字,内供白玉阿弥陀佛1尊,系明周王所赠。山门东西两侧各建单间硬山造掖门,后有大雄殿,月台上有明成化七年(1471年)铁钟1口,高1米余、重650公斤。大雄殿面阔5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顶,檐下有硕大斗拱,为五铺作重拱双下昂。殿内减柱造,梁架为四椽栿搭牵,用三柱。创建于元代,后多次重修。

寺西山坡上原有唐代名僧一行禅师创建的琉璃戒坛,毁于五代,尚存唐代残石柱2根,柱面雕天王像,柱础雕鬼怪神兽。寺西有唐净藏禅师塔,西南和东南有清代砖塔5座。

寺内现存的主要碑刻有东魏《中岳嵩阳寺碑》、北齐《

会善寺

碑》、唐《道安禅师碑》、《

会善寺

戒坛记》等,具有重要的书法艺术价值和历史文献价值。寺西有唐净藏禅师塔一座。

大雄宝殿

会善寺大殿系元代建筑,是例证之一,其建筑形制、技术对我国建筑史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会善寺的附属文物有4座清代砖塔及大量石刻,其中琉璃戒坛和两座阁楼式砖塔尤具价值。楼阁式砖塔是嵩山地区塔类建筑中仅有的建筑类型,造型别致,甚至美观,有较高的建筑艺术研究价值。其散存的东魏,北齐时期石刻造像,唐、明、清代碑碣33品(件),以及明代铁钟等文物,亦有较高的艺术,书法与史料价值。会善寺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筒瓦顶,出檐深远,斗拱硕大,造型朴实。外跳五铺作重拱双下昂,模仿宋代做法,昂首下垂,昂的后尾是卡接的假昂尾,没有宋代通昂的实用价值高;角梁的后尾嵌入殿角下的垂柱上面,而不是和相邻的斗拱后尾互相交叉;梁架带有宋代月梁的做法,但表面雕饰粗糙;檩、柱也有同样特点;殿内作减柱造,即当心间减前金柱两根,次间减后金柱两根。梁架为四椽袱搭牵,结构严谨,保存完整。其斗拱、角梁、乳袱、剳牵、丁袱、桔头、丁华抹颏拱等典型做法,均反映了元代建筑技术的重要特征,故在建筑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在嵩山诸名胜中,佛、儒、道三教鼎立的少林寺、嵩阳书院和中岳庙最为著名,就在这“三点一线”的中点,还有一绝好去处——嵩山会善寺。该寺位于登封市区西北6公里的嵩岳太室山南麓积翠峰下,山环水绕,石笋林立,古迹生辉,宝塔点缀,佛生灵气,动人心绪,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所创的早期寺院,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曾是八方众僧云集受戒的著名戒坛,唐代女皇武则天赐佛拜僧的佛教圣地,唐代天文学家、高僧一行弃官出家的名山福地!然往日胜景,多有湮没,幸有寺内陈列馆道尽古刹盛衰。

历史文化陈列

“嵩山会善寺历史文化陈列”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名山福地”,反映会善寺是嵩山自然与人文之最佳景观;第二部分“女皇拜僧”,反映会善寺是武则天参禅拜僧之圣地;第三部分“一行管天”,反映高僧一行弃官出家会善寺的历史。

“名山福地”部分通过板面介绍了寺院的历史沿革:《会善寺记》载该寺创建“始于汉明帝”(公元58年~75年),一般认为“始于北魏孝文帝时”(公元471年~499年)。通过沙盘,则全景式再现了寺区自然景观积翠幢盖、石笋闹林、银杏盖天、参天古柏、龙柏奇观、百兽出洞、南观钵盂、远眺“象鼻”等。其中“银杏盖天”,是说寺内外共有银杏树3株,均高20余米,围粗4米许。每当春夏之际,树叶浓密葱绿,犹如一把巨伞遮掩晴空。深秋季节,风清气爽,黄叶满树,果累枝头,山风掠过,落叶散金,坠果撒玉,令人喜爱。“参天古柏”是说寺内古柏60余株,撑起了岁月的风雨沧桑,包容着漫流的历史河谷。其中,大雄殿月台前的两株千年桧柏,均高约30米,围粗2米,笔直挺拔,干粗叶密,直伸蓝天,尤为壮观。它们是勃勃生机的“活文物”,是会善寺千余年历史的实物见证!

实物

该部分还通过板面、实物、照片展示,尽显会善寺人文景观的丰富多彩:古殿宇、古塔群、古碑刻、古戒坛等无所不有。尤其众所周知的唐代净藏禅师塔,元代大雄宝殿,分别以全国唯一的唐代八角形砖塔和嵩山唯一的元代木结构建筑,成为嵩山历史建筑群乃至中国古代建筑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其次,寺东柏林内的清代琉璃塔和两座清式楼阁式塔,其质地和造型不仅是嵩山唯一的,而且均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琉璃塔即佛定意公和尚塔,高约10米,周长8.46米,塔形为六角椎底,塔基平面亦为六角形,从造型看,须弥座壸门内嵌花卉、瑞兽等砖雕图案,全用白色釉砖构筑而成。楼阁式砖塔,均高4.5米,塔基平面呈六角形,须弥座壸门内嵌花卉、瑞兽等砖雕,塔身为三级六面,每面宽1.15米,塔正面、背面各有板式门,檐部为叠涩密檐,顶为仿木构顶,饰瓦陇、挑角等。古代石刻中,除东魏、北齐造像碑及宋至清碑碣外,会善寺唐碑多而精,诸如《唐敕戒坛碑》,是唐朝帝王敕赐嵩山会善寺琉璃戒坛的唯一物证资料;《道安禅师碑》,刻于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宋儋撰文并书丹,书法古朴老练,北宋黄庭坚《山谷题跋》评:“儋书清劲姿媚,惜不多见”;明代傅梅《嵩书》评:“遒劲多骨,风致超逸”;“天中山”题记,正书,字径约53厘米,为唐代颜真卿书法,体现了“雄浑刚健”的特点,给人很强的立体感。

“女皇拜僧”部分有面《会善寺历代帝王敕诏一览表》,展示了北魏孝文帝、孝明帝、隋文帝、武则天、唐中宗、唐代宗、宋太祖、清乾隆等帝王,对会善寺敕诏、御书、颁匾和变更寺名的史实。特别通过“武后封禅”、“追寻道安”、“迎驾女皇”、“客堂对话”、“女皇赐封”、“石淙会饮”、“再问佛法”等栩栩如生的雕塑和绘画场面,生动地反映了武则天的“崇佛”思想和为安邦治国而重视人才、向一切有知识的人“求教”精神。“女皇拜僧”那天,按照皇上择定的良辰吉日,武则天乘坐龙凤车辇,由文武百官护驾,来到了嵩山会善寺。迎驾她的,除了列队在山门两侧的众僧外,主要由寺院住持道安亲自接待。当武则天落驾停辇后,道安和尚首先合掌上前参驾,因武则天早知道安禅师德高望重,禅行深厚,也赶紧上前搀扶道安禅师进入寺院,并“待以师礼,与秀(六祖神秀)禅师同加钦重”。宾主在大雄宝殿进香后,便来到客堂进行了长时间的对话。

“一行管天”部分列表对历代会善寺高僧作简要介绍,他们是:“代神秀统其法众”的禅宗北宗代表人物普寂,身披袈裟、精研佛经、深究天文的一行禅师,曾被女皇则天拜谒赐封的道安禅师,曾于会善寺戒坛纳法、被称为“讲授长”的贞峻禅师,曾于琉璃戒坛门外撰书《拣公茶榜》的溥光禅师,为百姓打恶除邪、被称为“活佛”的佛定禅师。特别其后通过“幼年刻苦读书”、“弃官出家拜师”、“熟颂深奥导文”、“远途求教名师”、“一行观察星辰”、“一行戒坛盛景”、“一行勤于著述”、“天文大地测量”、“研制天文仪器”、编修《大衍历》等画面和雕塑场景,充分反映了高僧一行对祖国乃至世界天文事业的卓越贡献。其中“一行戒坛盛景”,反映一行及其弟子元同建造琉璃戒坛后,代宗诏白马寺等五寺僧,洒扫奉律于此,天下僧尼闻悉而来受戒于此的盛况。《会善寺戒坛记》载:“岁成具戒者盈千,日受洁供者数百,祇林之盛,甲于东都。”会善寺当时之盛,少林寺只能望其项背!

登封市坐2路公交到终点站嵩阳书院,然后再打的过去。

会善寺位于登封市区西北嵩山南麓的积翠峰下,极目远眺,此峰高不及诸峰一半,形似佛教经幢的幢顶,可谓“积翠幢盖”。寺外,龙赐清泉,潺潺细流。踏入寺内,两株千年桧柏,笔直挺拔,干粗叶密,直伸蓝天,实为罕见。而山门前的龙柏,躯干老化斑驳,弯曲如龙,昂首吐蕊,栩栩如生。寺外有千年银杏树一株,千年侧柏一株,均高二十余米,围粗四米许。明人吴三乐有首诗,题为《雨过会善寺观茶榜石刻》,其中道:“寺雨人仍过,花香酒故随。寻源行水尽,披雾看山时。树杪闻清馨,苔余认断碑。虎溪僧送客,一笑有相知。”诗中谈到的“苔余认断碑”,我们现在依然能亲历这样的场景,会善寺有碑碣、造像、经幢、塔铭、石柱、佛座及其他众多古石刻。

上一篇:邮乐购运营中心

下一篇:丸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