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莲诗云: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青莲又诗云: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1.
古往今来,天下尽在掌握;抽丝剥茧,真相就在眼前。
如果看山是山,那么天下大事,无非分分合合。拨开云雾,方知蜀山也不难行。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有一个地方,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中,始终都在关键时刻扮演着“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角色。这个地方就是蜀地。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名字总有变迁,以前这里被称为古蜀国,后来又成了巴蜀、四川等。
我们先从春秋战国说起。因为这个时期,是地球人类文化的轴心时代的开端。那么说起战国时期,秦国一统江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这个问题,相信许多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来。见仁见智,咱们就不一一列举了。但相信很少有人会提到一件看似无关痛痒的事件,就是占领巴蜀。
大秦的兴起和发展,有人的因素。比如:百里奚,商鞅,张仪,范雎等,他们在不同时期都提出了一些政策,让秦国一步一步成为强国。但我们必须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天命所归。而真正让秦国担负起这个天命的,就是这看似闲笔的攻打巴蜀。
事实上,历史从来就没有闲笔。它的每一笔,看似闲庭信步,实则都是成竹在胸。
秦国在灭六国之前,完成称霸的第一步,就是“挺进大西南”计划。
挺进大西南?是不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就对了,因为历史,就是这么惊人的相似。
当时的蜀地,有蜀跟巴两个国家。就在公元前316年,蜀王攻苴,苴侯出奔到巴,向秦国求救。而此刻,韩国又在跟秦国闹事。那么,是先攻打韩国,还是先去攻打蜀国,秦国朝堂之上展开了一场辩论。
此时的秦国是谁主政呢?就是著名的秦惠文王赢驷。当时,朝堂之上,张仪主张是攻打韩国的。而秦国的另一位著名的军事将领司马错则主张借机灭蜀。他认为,“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战国策?秦策—》);同时他指出,巴蜀可从水道通楚,“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华阳国志?蜀志》)。
最后庭辨的结果,秦王采纳了司马错的主张。
战略方针定了,下一步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实施“挺进大西南”的计划了。
秦王命令,由张仪与司马错一起去攻蜀。精彩的过程,咱们简单地叙述。总之一句话,蜀国被灭了。之后,司马错又顺便把苴、巴一起灭掉。这样,巴蜀之地尽归秦国所有。
巴蜀之地,历来是人口众多,土地肥沃,有了这个“天下粮仓”,秦国就有了源源不断的钱粮和兵源,为秦国之后吞并六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从秦国之后,虽然历代统治者和史料都选择性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得蜀国者,得天下!那么,下一个得蜀地者,就是刘邦。
(图)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2.
刘邦因为攻入咸阳有功,项羽以天下共主的身份,封其为汉中王。刘邦当时是非常失意,不过谋臣张良大喜。他说,恭喜主公,贺喜主公。汉中之地,乃是天下粮仓。今我主得蜀地,将来必取天下。要知道,古代汉中乃是荆楚文化、秦陇文化、巴蜀文化、中原文化碰撞融合之地。果然让张良说中了,后来刘邦就创立了大汉朝四百年的江山。
时光如白驹过隙呀,转眼又到后汉三国了。诸葛亮未出茅庐就定天下三分。在《隆中对》中他这样说,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真是一语道破天机!高祖是怎么成事的呢?就是因为先占据了益州沃野之地啊。所以后来刘备在称帝之前,先是进位的汉中王!
那么依靠巴蜀,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其依仗的就是这个地方人多、地多、粮食多。
三国归晋,中国迎来短暂的统一,很快就又进入了南北朝对峙阶段。那么在这个时候,蜀国就又成了南北朝对峙的一个重要口岸。
这个时期,佛教传入了中国。四川地区也开始了佛教造像运动。到了唐朝,造像运动几乎达到了顶峰,著名的乐山大佛就是唐玄宗时期造的。之后,安史之乱爆发了。于是,四川就成了皇帝的避风港。唐玄宗入川避难,跟着他一起来的,还有一大波高僧和擅长造佛的工匠艺人。大家在这里一边避难,一边造佛像。
到了唐朝晚期,黄巢又起义了。结果,四川再度成为皇室的避难所。于是,僧侣和工匠们再次跟着皇帝来到四川。所以后来四川的佛教文化更多地保留了大唐皇室的风格和特色。
(图)乐山大佛
3.
那么后来,李克用起兵灭了黄巢,又战胜了朱温。接着,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建立了后唐。按照史学家们的分析,当时的李存勖最有希望重新延续大唐的辉煌和兴盛。可是,另一个问题出现了,这就是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给了契丹。
关于燕云十六州,我们重点要说的是幽州城。这个地方对中国的重要性,我们可以这样比喻。如果中国是一条龙,那么幽州就是龙头。龙头被别人按住了,那么这条龙还能飞起来吗?果然,之后立国的宋朝,虽然经济上很发达,但就像一个没有肌肉的胖子,许多人都来欺负他。翻开大宋的历史,我们发现,跟他同时并存大的政权居然有契丹、金、辽、西夏,另外还有南诏、大理等等一些小国。堂堂大中华这是怎么了?原因就是群龙无首了哦。
所以看,燕云十六州的割让,成了整个华夏中华最大的痛。但这事还没有完,因为群龙无首了,蒙古大军又横扫过来了。虽然我们把元朝也写入中国的历史,但提起元朝,我们始终因为没有底气而闪烁其词。
但是,元朝留给中国最大的遗产就是,它把北方中国重新统一到了一起。那么之后朱元璋的大明顺理成章地接收过来。
当幽州重新回归华夏中心的时候,蜀地的重要性就又显现出来了。于是我们是不是惊奇的发现,蜀地与幽州其实有一个连动的关系。龙头被按住的时候,蜀地就显得寂静起来。那么只有巨龙昂首之时,蜀地的血液才会沸腾。这点在大明以后多次显现出来。
明朝末年,皇太极兵围北京。各路兵马前来勤王。其中就包括袁崇焕部,满桂部,李承宗部。另外,还有一只名不见经传、千里迢迢从四川赶来的秦良玉部。在这所有的勤王部队中,秦良玉来的最晚,但却投入战斗最早。她所带的白杆兵仅仅两千人。居然就敢直接跟多尔衮去邀战。并且,她在与多尔衮的单挑中还打伤了他。也正因为这在正史中都几乎找不到踪迹的一仗,才让皇太极心生怯意而最后选择了退兵。也正是在这一仗之后,崇祯皇帝做了两件事。一件就是把袁崇焕下了大狱并最终凌迟处死,其中一条罪状就是临阵避战。一件就是重赏秦良玉,并且为秦良玉做了四首诗。其中一首是这样写的:蜀锦征袍自裁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要知道,在这场北京保卫战中,来勤王的都是吃国家俸禄的。而唯有秦良玉是自备粮草军马,跋涉千里自费来勤王的。那么从此之后呢,川军自费救国也成为了一种传统。
(图)秦良玉勤王图,任率英(绘)
4.
转眼就到了清末,一场保路运动在四川爆发了。关于保路运动,其实又是一笔糊涂账,大多数人认为这是同盟会领导的。事实上,领导保路运动的是光复会。同盟会的口号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而光复会的口号是“光复汉族,还我山河。以身许国,功成身退”。可以这样说,无论是古蜀国,还是巴蜀四川,功成身退就是他们的标志。国家有难的时候,他们冲在最前沿。该论功封赏的时候,他们则无声无息地退隐了。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但最终结果都是这样。
就比如说这领导了保路运动的光复会吧。反清的热情已经被点燃,结果呢,一个青帮悟字辈的志清大长老暗杀了光复会的陶成章。那么之后,光复会认为他们的使命已经完成了,于是宣布解散,至此功成身退。
本来以为,清帝也退位了,民国也成立了。可是,鬼子又打进来了。这时候,又该川军出场了。据统计,8年抗战,川军前后出川350万兵员,为全国各省之冠,伤亡约占全国的20%,共64万余人伤亡,其中阵亡26万3千多,负伤35万6千多,失踪2万6千多。有七位将军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各部的官兵因伤亡换了几茬,出现了无数的可歌可泣、慷慨激昂、悲壮英烈、令人热血沸腾和肃然起敬的事迹。
那么说到这里呢,我们就发现,在历史上,蜀地的确是存在着一种神秘的文化,每次在华夏文明关键时刻,总会撑起乾坤。就像光复会所说的那样,“以身许国,功臣身退”。
那么如何判断一种文化是否强大呢?我们认为就是看这种地方的语言同化力。四川普通话非常有区域特色,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而且容易学。最重要的一点是,说四川话的人总会让人感觉有一种豪气,这可能就是四川独有的袍哥文化吧。
那么,除了“佛像文化”、“袍哥文化”之外,四川还有三种独有文化。
一种是麻将文化。四川人自己称其为“摆龙门阵”。貌似全国人都打麻将,但只有四川人深谙其精髓。那就是其中的时间停止。只要到了麻将桌上,时间就似乎已经停止了。这个概念,或许许多年以后,大家才会恍然大悟。
第二种是都江堰文化。在都江堰附近的地下,深埋着四头石犀牛。据说有一年,因为施工,其中一头石犀牛被挖了出来,结果当年就发了洪水。后来又把这头犀牛埋回去了。
第三种是三星堆文化。其中有许多谜题至今未解。或许将来有一天,我们终究能揭开古蜀文化的奥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