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讲述的是明朝的西厂,你知道西厂为什么只存在了十几年的时间吗?说到西厂,我相信诸位看官并不陌生,因为在很多的中国古代电视剧当中都会出现西厂这个名号,西厂也是明朝时期的一个特务机构和明朝的东厂和锦衣卫属于一种类型。要说清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从西厂的建立和他的发展说起。西厂的建立是在明宪宗时期,当时为了加强特务的统治,所以明宪忠在成化十三年,设立西厂!
其实说到底就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西厂的职务是用来监督朝中的官员和民间的百姓,如果熟悉锦衣卫和东厂的看官应该会发现其实西厂的职务和东厂还有锦衣卫的职务相同,但为什么明宪中会建立西厂呢?其实这个就要从东厂和锦衣卫缩写,东厂是明成祖朱棣时期建立的,东厂发展到明宪宗时期,工厂的实力不断的壮大,并且逐渐凌驾于锦衣卫之上,所以明线中用起来并不是特别的方便,于是就有了西厂!
西昌厂当年把东厂和锦衣卫的职务全部包揽起来,可以说西厂是凌驾在东厂和锦衣卫之上,他们的权力更大,并且当年的西厂可以直接对疑犯进行拘留、审讯,甚至是直接处死,就连朝中的大臣都可以肆意的逮捕,并且不需要向皇上奏请,当年西厂的领头人物是汪直,明宪宗就是用西厂来分割东厂的权力,使得东西厂能够死心塌地的为皇帝效力其实更本目的就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所以当年西厂也是直接服务于皇帝,不需要接受他人的命令!
只不过当年明宪宗喜好方术,整日沉溺于后宫与他的万贵妃贪图享乐,把很多的权力都留给了汪直和梁芳等宦官,所以使得这些人势力逐渐的壮大,西厂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始肆意妄为,毁坏朝纲,就这样西厂刚刚成立五个月就弄的整个朝廷上下人心惶惶,并且将梁芳还肆意挥霍明朝积累下来的财富,并且当年梁芳还利用为皇宫采办奢侈品的借口出京到地方上大势敛财,搞的是民不聊生,所以后来明孝宗继位之后,梁芳被罢官谪居在南京,不久之后下狱处死。
正德五年明武宗下令撤销西厂和内行厂,西厂就这样昙花一现,作为一个临时的附属产品存在了十几年,最终淹没在了历史的洪流当中,其实不管是西厂、东厂还是锦衣卫,他们都是皇帝位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一件武器,只不过这些武器很厉害,搞不好就会伤到自己,只有皇帝自身比较强硬,才能够更好的驾驭这些武器,但是历史证明了这些皇帝并没有这样的能力,使得这些武器重创了自己。诸位看官对于这些明朝的特务机构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可以在下方留言和大家一起讨论哦。
西厂是在明朝什么时期建立的 和哪位皇帝有关明代拥有着一些其它的朝代都没有的东西,比如说当时的东厂和西厂,西厂是在明宪宗时期开始建立起来的,它的定义也就是一个特务组织。当时设立这个组织的地点就是在西城灵济宫前面的某一家灰厂之内。
关于设计东厂之后设立西厂的原因,是因为宪宗觉得要想完整的知道外面的消息,单单靠着东厂是不可能的。这件事情跟成化十二年的一件事情有关,在这一年,京城中抓到一个叫做“李子龙”的人。
据说他是想要借助宫内的太监鲍石还有郑忠的帮助能够进入内府,之后可以登万岁山观望,心里有些大不道的想法。当时这个人被抓住之后,就拍汪直将他关在灰厂里审讯,后来干脆直接在这里设计一个机构了。
这个汪直确实也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他被任命为提督。据说他有一手非常神奇的“易容术”,他能够将自己改变成多种模样穿梭在京城中而不被发现。他能够及时的向皇上告知京城中一系列大小事务。
还靠着警衣卫之中的力量在全国范围内都布置自己的特务网络。据说当时西厂人数人多,比东厂还要多一倍,所以东厂的领导者也是要听从汪直的命令的。所以当时他们的火焰非常嚣张,成立没有多久就抓了很多人。
其中还包括很多品级非常高的官员,但是就算是如此他们也能够不用请示直接抓人,可想而知他们的权利有多大了。而这种情况让当时的大学士商辂、还有兵部尚书项忠这两个人非常的不满意。
所以大学时就像宪宗进言,请求撤销西厂。他认为这个机构的存在让百姓不能好好生活,官员们也是提心吊胆的。宪宗本来不以为然,但是因为大学士和兵部尚书一直坚持,所以也不得不撤销这个组织。
但是后来他们两个人被罢官,所以西厂又恢复了生机。直到后来汪直失宠之后才慢慢的淡下去,存在五年多。期间确实也给皇帝打探了很多的消息,但是他们也是有负面作用的,比如说后来宪宗的子孙对于特务组织的热情增加,又设立提着特务组织。
同样是特务机构为什么会设立东厂和西厂 他们到底有什么区别明朝的历史当中,我们都知道锦衣卫的存在,他们是皇帝手下最忠诚的耳目!其中东西两厂便是皇帝所创办的特务机构,基本上在明朝时的电视剧当中都会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的头目(提督)是太监,下面的番子也就是一般的衙役。那么同样是特务机构,为何要设立东西两厂呢,它们到底有怎样当的区别呢?
在人们的印象当中, 都知道这两个机构是特务机构,至于是它们的职能却非常的不清楚。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两个机构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要知道西厂更是前后只存在了不到十年。东厂的发明者是明成祖朱棣,他的皇帝是篡夺他的侄子的,为此他非常的担心害怕,一方面建文帝没有死去的流言一直在庙堂当中传播,另一方面便是朝廷很多大臣对于朱棣非常的不满。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能够维护自己的统治,于是他便建立一个强力的机构来监督百官。于是东厂便建立起来,其中大部分的领头人物都是太监,因为朱棣认为这些宦官比较可靠,而且他们身处皇宫,联系起来也比较方便。东厂的只能便是负责侦缉、抓人,并没有审讯犯人的权利,这样使得东厂的权利没有那么的夸张, 只不过在明朝后期,东厂也拥有属于自己的监狱,东厂的恐怖统治也才开始,很多大臣对于东厂是非常的忌惮的。
东厂的这侦查范围是非常广,不仅仅是监视官员们的一举一动,甚至在一些衙门当中都有东厂的人坐镇!东厂当时手中的权利便让大臣感到胆颤,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也是受到他们的监视的。东厂在皇帝心目中有很大的作用,于是他们的汇报不必通过奏章的形式进行,反而是当面向皇帝进行汇报。至于锦衣卫的话,他们手中的权利便慢慢的被东厂给掠夺,在太监当权的时候,锦衣卫指挥使见了东厂厂主甚至要下跪叩头。
至于西厂在明朝历史上只短期存在过,当时皇帝认为自己手中的情报机构还是不够,于是便成立西厂。当时西厂的人员都是从禁卫军中挑选的,由于皇帝的支持,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西厂的势力便远超东厂。他们的职责便是监视京内外官员,只要是对他有所怀疑,便能够对他进行逮捕。不过当时西厂的行事风格非常的霸道,一向都是严刑逼供,这就让大臣非常的不满,最终导致皇帝将西厂给撤销!
杨继宗是谁 为什么能让明朝西厂提督礼让三分呢大明一朝,最痴情的皇帝则是明宪宗,当然痴情的对象,似乎惨了点是万贞儿。而万贞儿又最宠一位太监,叫:汪直。
《龙门飞甲》中,那位雨化田的原型其实就是汪直。这位汪直一手开创了西厂,任西厂提督,当时比锦衣卫和东厂都牛叉!没办法,谁让万贞儿和宪宗帝都宠信他呢。
但这汪直也非被后世描绘得那般,一贯作恶和毫无人性,比如《明史》中就提到过他一件事。
在明朝的成化年间,浙江嘉兴知府杨继宗是位天下闻名的清官,在任上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深得民心。有一次,一位太监,应是汪直的亲信路过嘉兴,这位太监仰仗汪直,一路飞扬跋扈,来到嘉兴后,本以为杨继宗也会跟其他地方的官员一样,给咱送送!
杨继宗还真送了,但那东西却是菱藕和历书。这太监可不干喽,洒家要这些干啥?洒家只爱金银宝物。所以要求杨继宗给送贵重礼物。
杨继宗更绝,你小子不是想要钱吗,好说,于是杨继宗竟然发公函,从官库内取出银子,命人给这太监送来,且必须是谁拿了这库金,谁就在公函上签字。
气的这太监没法没法的,只得咬牙切齿的走了。自然这事就传到汪直耳朵里。汪直当时啥也没说,表示这事就过去了。但当杨继宗来京见皇上时,汪直却派人去见杨继宗,表示:咱哥俩谈谈不?
杨继宗表示:没啥可谈。
一下给回绝了。那汪直碰了一鼻子灰,按一般逻辑来言,必会咆哮发怒或开始给杨继宗使阴招。但错了!汪直却大加赞美杨继宗,果然好官,果然清官,这样的人,我汪直佩服。
且还不是就说说完事,一次宪宗问汪直:“你说这些进京的官员之中谁最廉洁?”
汪直一伸大拇指说:“天底下不爱钱的人,就杨继宗一个!”这个回答,让宪宗非常高兴,尤其更信任杨继宗了。
也许有人会说,瞅见没,再恶的人也佩服好人。汪直就是一例!但小编却很“阴暗”,认为汪直之所以干这样的事,最终的目的可不是佩服杨继宗这类好人,因为好人多了。杨继宗之所以被汪直如此“厚爱”,是因为杨继宗的清名,早就名震大明江湖了。
汪直只不过是锦上添花一把,并以此博得下在宪宗帝心中,自己的分量——看,谁说汪直不是东西,这多识大体啊。
当然,这仅仅是一家之谈,无非抛砖引玉罢了。
明朝有太监机构的东厂 那西厂是什么样的明代的东厂是“靖难之役”后,明成祖朱棣专门为了清除建文帝朱允文余党,缉查谋反、谋逆,同时也是为了监督政治上的反对派,于1420年在北京东安门外设立的特务机构。东厂建立有,在当时全国各地都设置有专门的分支机构。东厂的首领被称为东厂掌印太监,同时也称之为厂主和厂督,是明代宦官中官职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第二号人物。
东厂在明代时期,其监察监视的范围相当广泛,上至朝廷会审的全国大案,下至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琐事,甚至连市场上的柴米油盐价格也在东厂监管范围内。大家都知道明代还有一支皇帝直属的专门特务卫队“锦衣卫”,而在锦衣卫审讯重犯时,东厂可以派人听审,还可以查看衙门重要的审案文件,甚至兵部的各种边境谍报、塘报。东厂还有权派人潜入各个层次的衙门里,专门监视官员的言行。明代的东厂触角伸展到了当时各个领域,其权利还在锦衣卫之上,是一支只对皇帝负责的,平时办事可不经过司法手续,可以随意抓捕臣民,也因为如此,才导致了明代宦官经常干政的事情发生,例如明代晚期的魏忠贤等。
东厂这个明代的太监特务机构存在了224年,基本可以说同明代的命运相始终,从东厂建立起,到东厂彻底被取消的这段历史中,东厂所办的案件中,冤案时层出不穷,官员和老百姓深受其害,在人民的心中,东厂就是人间地狱。
明代西厂的诞生,可以说是东厂的同胞怪胎,是由当时的太监汪直担任西厂的厂主。主要是因为在京城中出现了“妖狐夜行“这个神秘案件,紧接着又有妖道李子龙永旁门左道迷惑人心,图谋不轨。明宪宗皇帝为了增强侦查的力量,在成化十三年专门设立了西厂。西厂的人员选拔相当严格,主要从禁卫军里面选拔主要军官,其人员扩充速度异常迅速,势力发展很快就超过东厂。西厂建立后同样在全国设立了更多的分支机构,在查案期间,遇到紧紧是怀疑的对象,他们直接略过皇帝,强行进行严刑逼供。
因西厂做事更加的毫无底线,也因为其首领汪直权利野心极度的膨胀,使得皇帝对其产生了警觉和防范,以至于在之后的权利角逐中,被彻底抹去,西厂也就寿终正寝了。
现在读者因该知道了,西厂和东厂都是明代皇帝为了集中自己的权利,建立和设置的监督官员言行的特务机构。而西厂之所以没有东厂有名,也因为东厂存在了两个世纪之久,西厂仅仅算是昙花一现了。
明朝西厂的相关影响有哪些 和明朝其他机构的区别是什么明初设立的内阁,从仁宗时开始权力逐渐扩大,内阁首辅形同宰相,可以拟诏谕,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方针大计,因而在阁臣之间展开了激烈地争夺首辅职位的斗争。
相关影响
西厂的成立令汪直的权力“更上一层楼”,也令他的焰气更高。史书上记载了汪直脚下的党羽奇多,每次出府都横行霸道。此外,之前提到西厂可随意逮捕朝中大臣,并不向皇帝奏请,无形之中造成了大量冤案,西厂成员也可借厂中的权力陷害异己,残害忠良。西厂所限定的侦查范围不只是北京城,而是全国各地,任何人也会成为西厂所监视、所害的对象。正如《明通鉴》所说:“ (汪直)气焰熏灼,凡西厂逮捕朝臣,初不俟奏请。”
宪宗朱见深见汪直屡屡揭发奸贼,愈发宠幸汪直。西厂愈发肆无忌惮,屡兴大狱。《明史·汪直传》写道,上自王府下至边镇,大江南北,到处都有西厂的侦缉校尉,“民间斗詈鸡狗琐事,辄置重法,人情大扰。(汪)直每出,随从甚众,公卿皆避道。兵部尚书项忠不避,迫辱之,权焰出东厂上。”
异同
厂卫,明朝内廷侦察机构。厂,指东厂、西厂、大内行厂;卫,指锦衣卫。合称厂卫。东厂系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于北京东安门北;西厂系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设于旧灰厂;大内行厂系明正德初年设立。锦衣卫原为内廷御林军,皇帝的卫队,洪武十五年(1382年)成立。厂卫是明代特务政治机构,是皇帝的耳目和爪牙。东、西厂或大内行厂的头目,多由司礼监太监充任。锦衣卫长官为指挥使,以皇帝亲信心腹担任,下领有十七个所和南北镇抚司。厂与卫职权基本相同,但锦衣卫为外官,奏请需用奏疏,不如东厂等太监亲近,故厂的势力大于卫。锦衣卫侦伺一切官员,厂则侦察官民和锦衣卫,内厂则监视官民和厂卫,而由皇帝直接领导与监督所有侦察机关,构成一整套侦察特务机构体系。厂卫均可不经司法机关,直接奉诏受理词状,逮捕吏民,用刑极为残酷,致使朝野上下人人自危。
东厂、西厂和锦衣卫是明代在刑部、都察院、大理寺这三个司法机关以外设置的直接听命于皇帝,执掌“诏狱”的特务机构。
锦衣卫,皇帝的侍卫机构。前身为太祖朱元璋时所设御用拱卫司。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设大内亲军都督府,十五年设锦衣卫,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西厂在明朝历史上只短期存在过,明宪宗成化年间成立了一个新的内廷机构——西厂。其势力甚至超过了老前辈东厂。西厂仅仅成立5个月就被撤销,只相隔一个月明宪宗又恢复西厂。明武宗继位后,大太监刘瑾掌权,宦官势力再度兴起,西厂复开,刘瑾倒台,武宗才下令撤销西厂。西厂作为一个临时产品,就这样在历史上永远地消失了。
锦衣卫的首领称为指挥使(或指挥同知、指挥佥事),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很少由太监担任。属于外臣。而东厂、西厂的首领是宦官,即内臣。
在与锦衣卫的关系上,东厂后来居上。由于东厂厂主与皇帝的关系密切,又身处皇宫大内,更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锦衣卫向皇帝报告要具疏上奏,东厂可口头直达;皇帝还赋予东厂督主以监督锦衣卫人员的权力。东厂和锦衣卫的关系,逐渐由平级变成了上下级关系 。在宦官权倾朝野的年代,锦衣卫指挥使见了东厂厂主甚至要下跪叩头。
东厂、西厂与锦衣卫共同点是 监视、侦查、镇压官吏的不法行为。即“巡查缉捕”
总之,出于专制政权的内部需要,皇帝需要一个独立于官僚机构之外的势力供自己使用,东厂、西厂与锦衣卫都是这样的机构。
相关作品
影视、书籍
以明朝厂卫制度为题材的剧目,经常出现在银幕中并为大家所熟悉,如2012年《龙门飞甲》。
《西厂与东厂》上下,作者:东方明,中国文联出版社。
明朝西厂简介 该机构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设立的西厂是明朝特有的官署名称,全称"西缉事厂"。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与东厂及锦衣卫合称厂卫,用太监汪直为提督,其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后因遭反对,被迫撤销。正德元年短暂复开五年后又被撤销。
西厂的成员和东厂一样都是由锦衣卫中选拔出来,宪宗钦定西厂所领缇骑(即锦衣卫校尉)的人数要比东厂多一倍,又把东厂与锦衣卫的职权包揽起来,它的职权比东厂和锦衣卫更大。而西厂的职务是侦查民臣的言行,并可以对疑犯进行拘留、用刑,西厂又把监狱以及法庭混为一体,而且可随意逮捕朝中大臣,可不向皇帝奏请。西厂作为一个短命的特务机构,前后只有两任提督,分别是汪直和谷大用。
历史背景
明初对宦臣防范极严,太祖朱元璋曾建立起一套适应封建专制统治的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罢垂相权归六部,用严刑竣法整顿吏治,铸铁牌“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防止宦官擅权。这些措施有效地稳固了皇权。进入明朝中叶以后,明统治开始出现危机。统治集团的最高层人物—皇帝日益腐败无能,多不像明初之君个个能征善战,日理万机,也不能有效地控制臣宦。
明初设立的内阁,从仁宗时开始权力逐渐扩大,内阁首辅形同宰相,可以拟诏谕,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方针大计,因而在阁臣之间展开了激烈地争夺首辅职位的斗争。阁臣互相倾轧,吏治渐趋腐败,官场贪污成风。英宗、景帝、宪宗等皇帝一个个昏馈无能,长期不视朝政,宦官乘机窃夺权势,于是朝臣和宦官之间为争夺权势也在明争暗斗,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斗争日趋激烈。为了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对臣宦实行有效的控制,皇帝便开始采取一种新的监督控制办法,即设立特务机构,通过心腹亲信太监秘密监察朝臣的言行,于是西厂便应运而生。
机构沿革
成立契机
西厂的成立是非常偶然的,成化十二年(1476年),先是京城内出现了“妖狐夜出”的神秘案件,接着又有一个妖道李子龙以旁门左道蛊惑人心。当时李子龙以“左道”驰名一时,在朝中有极多的亲信。在亲信的帮助之下,李子龙有机会深入内宫,到万岁山等地观察。虽未明其真正之意,但据传李子龙意欲弑君,并且被锦衣卫校尉发现,李子龙遂伏法。
当时二十余岁的成化帝朱见深得知此事后,认为到处都布满危险,因而大为紧张、疑神疑鬼,为了避免类似的事再次发生,朱见深十分想了解宫外的民臣动向,于是令宦官汪直从锦衣卫中选人乔装成平民,出宫伺察。汪直抓住了这个机会,到处捕风捉影,搜罗了不少所谓的“秘密消息”报告给了宪宗。宪宗认为这些消息很有价值,对汪直的表现也十分满意,要他继续做下去。
这个乔装成百姓的侦查是不成气候的,于是宪宗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组织了新的内廷机构——西厂,西厂以汪直为提督,厂址设在灵济宫前,以旧灰厂为厂署总部。西厂的军官主要从锦衣卫中选拔,这些人再自行选置部下,短短几个月内,西厂人员极度扩充,其势力甚至超过了老前辈东厂。
短命撤销
西厂成立,本来只是为了替皇帝刺探消息,但汪直为了升官发财,拼命的构置大案、要案,其办案数量之多、速度之快、牵扯人员之众都远远超过了东厂和锦衣卫。西厂在全国布下侦缉网,主要打击对象是京内外官员,一旦怀疑某人,就立刻加以逮捕,事先不必经由皇帝同意,之后当然就是严刑逼供,争取把案件弄得越大越好。对一般百姓,其一言一行只要稍有不甚,就会被西厂以妖言罪从重处置。
西厂仅仅成立5个月,就弄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成化十三年(1477年)五月,内阁大学士商辂及同僚万安、刘珝、刘吉上疏,历数汪直的十大罪状,认为宪宗宠信汪直,致使“人心汹汹,各怀疑虑”; 他们还特别指出,上年七月有妖物伤人,而今的汪直用事,正是妖物出现的应验,要求宪宗革除西厂,废黜汪直,如此才能安天意、回人心。宪宗收到奏章后为之震惊,于是撤销西厂,遣散了西厂的人员。
但没有西厂的日子总让宪宗觉得没有安全感,一个奸臣戴缙在得知皇帝心思后,主动上书,大肆吹捧汪直。宪宗大喜,立刻恢复西厂,废与开之间,只相隔一个月。汪直复出后,更加严酷地办案,戴缙也得以升职。
在此后的五年里,汪直领导西厂又办下了无数“大案”,将反对自己的朝臣如商辂、项忠等一一剪除,他的权势也达到了极点。但俗话说:“物极必反”,汪直极度膨胀的权力不能不引起皇帝的警觉,在其后的权力角逐中,汪直失败,被调出京城,西厂也随之解散。几年以后,汪直在失意中死去。
正德复开
到了宪宗的孙子武宗继位后,大太监刘瑾掌权,宦官势力再度兴起,正德元年(1506年),西厂复开,由太监谷大用领导。好笑的是,西厂与东厂虽然都受刘瑾的指挥,但两者之间不是互相合作,而是争权夺利,互相拆台。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刘瑾又自建了一个内行厂,由本人直接统领,其职能与东、西两厂一样,但侦缉范围更大,甚至包括东西厂和锦衣卫。一时间,锦衣卫、东西厂、内行厂四大特务机构平存,缇骑四出,天下骚动。
最终撤销
正德五年,刘瑾倒台,明武宗下令撤销西厂和内行厂。西厂作为一个临时产品,就这样在历史上永远地消失了。
西厂的成员和东厂一样都是由锦衣卫中选拔出来,宪宗钦定西厂所领缇骑(即锦衣卫校尉)的人数要比东厂多一倍,又把东厂与锦衣卫的职权包揽起来,它的职权比东厂和锦衣卫更大。而西厂的职务是侦查民臣的言行,并可以对疑犯进行拘留、用刑,西厂又把监狱以及法庭混为一体,而且可随意逮捕朝中大臣,可不向皇帝奏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