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两汉。东汉在文化、科技、军事、佛教等方面成就突出,文化上郑玄将经学推向高峰并开创郑学,科技上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和浑天仪,军事上迫使北匈奴西迁,佛教在此期间经白马寺传入中国。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崔寔(约103年—约170年),东汉农学家、文学家,冀州安平(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人,是文学家崔骃之孙,崔瑗之子。
元嘉元年(151年),上《政论》。后任议郎、五原太守等职,有惠政。著有中国古农书中“农家月令书”这一系统最早的代表作《四民月令》,该书反映了东汉晚期世族地主庄园一年十二个月的家庭事务的计划安排,对后世进行农事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物生平
崔寔少时沉静,爱好典籍。父亲崔瑗去世,减卖田产,修起冢茔,建立碑颂。葬后,隐居在墓旁,资产用尽,因穷困,以贩酒为业。当时人多因此嘲笑他,但崔寔始终不改。但也就是够家用而已,不致力于盈余。服丧完后,三公都来征召,他都没有应召。
元嘉元年(151年)十一月,朝廷召命公卿郡国举荐至孝有操行之士。崔寔受到郡里的推举,被征到公车,因病不能对策,除为郎。他明晓政体,做吏的才能很有富余,谈论当世便利之事数十条,名为《政论》。论点切中要害,言论动听且确切。
此后崔寔被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征召,他全不应召。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推荐崔寔才能美好高妙,宜在朝廷任职。朝廷召拜他为议郎,升迁为大将军梁冀司马,与边韶、延笃等在东观著文作书。又出京任五原太守,有惠政。
崔寔教授百姓制作工具以避免遭受寒冷之苦。当时胡虏侵入云中、朔方,杀害抢掠吏民,崔寔整顿兵马,注重烽候,使胡虏不敢侵犯,常常成为边境最强的队伍。后来崔寔以病被征召,拜为议郎,又与各位儒学博士共同榷定《五经》。
延熹二年(159年),汉桓帝借宦官之力杀死梁冀,崔寔因是故吏而被免官,禁锢多年。
当时鲜卑多次侵犯边境,朝廷召命三公推举威武有谋略之士,司空黄琼推荐崔寔,拜为辽东太守。在赴任的路上,崔寔母亲刘氏病故,他上疏精求蹄归葬行丧。服丧之后,朝廷召拜他为尚书。崔寔以当时动乱不安,称病不理事,数月后被免官归家。
约建宁三年(170年)病故,家徒四壁立,没有殡敛费用,光禄勋杨赐、太仆袁逢、少府段颎为他准备棺椁葬具,大鸿胪袁隗树碑颂德。
人物评价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1、寔之《政论》,言当世理乱,虽鼌错之徒不能过也。2、崔为文宗,世禅雕龙。建新耻洁,摧志求容。永矣长岑,于辽之阴。不有直道,曷取泥沈。瑗不言禄,亦离冤辱。子真持论,感起昏俗。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家之法已严矣,而崔寔犹病其宽,何哉?盖衰世之君,率多柔懦,凡愚之佐,唯知姑息,是以权幸之臣有罪不坐,豪猾之民犯法不诛;仁恩所施,止于目前;奸宄得志,纪纲不立。故崔寔之论,以矫一时之枉,非百世之通义也。孔子曰:“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斯不易之常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