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煜《长相思·一重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南唐后主李煜是一位失败的皇帝,却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不想做国主,却又贪恋奢侈的生活;他才华横溢,却终日舞文弄墨不理朝政。他宽厚待人、施善于民,却无力保住自己的国家。他被称为“千古词帝”,诗词被后人争相模仿,但李煜的有一首词,却在长达600多年的时间里从来没有人模仿过,这部作品就是《长相思·一重山》。
李煜
《长相思·一重山》是李煜早期的一首作品,我们都知道,李煜前期作品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词作风格绮丽柔靡,但其仍有一些抒发悲愁情绪的作品,《长相思·一重山》便是其中之一,这首词的全文如下: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这是词的核心是在写愁绪,但是纵览全文却没有一个“愁”字出现。之所以这首词没有像其他诗词那样被后世文人普遍模仿,是因为它确实是不好写。
首先就是“写愁而没有愁”,就是上面说的,全文是在写愁绪,可是却没有一个愁字出现,这就很不好把握。第二点就是重叠意象事物的使用,并将其与主旨完美的结合,这一点不太容易做到。词中的“一重山,两重山”、“菊花开,菊花残”,以变换的意象将自己的心情变化完美的表现了出来,这一点没点文字功底是很难做到的。
纳兰性德
也正是因为这两点,使得在60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无人模仿。直到清朝一个叫纳兰性德的青年才俊的出现,才结束了这一切。当时这位"清朝第一词手"年方27岁,正陪着我们的康熙皇帝东巡天下,纳兰性德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这一天晚上看着塞外的寒夜,帐篷中的盏盏明灯,他实在是睡不着,于是就随手仿了一下,没想到开篇便将人惊艳住了,这才有了又一首经典的《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上片“山一程,水一程。”描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读者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下片开头“风一更,雪一更。”描写荒寒的塞外,暴风雪彻夜不停。紧承上片,交代了“夜深千帐灯”,深夜不寐的原因。“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厌倦的心态。
首先山长水阔,路途本就漫长而艰辛,再加上塞上恶劣的天气,就算在阳春三月也是风雪交加,凄寒苦楚,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境遇,让词人对这表面华丽招摇的生涯生出了悠长的慨叹之意和深沉的倦旅疲惫之心。
结语
纳兰性德用“山一程”代替“一重山”,化静为动,一开篇就惊艳世人。全词无论是从语言风格,还是意境之美,都与李煜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
更为重要的是,这首词同样写的是愁,却也是不见一个愁苦的字眼,可谓是仿得妙啊,纳兰性德也是非常崇拜李煜,曾说道:“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