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思想

时间:2023-08-23 23:45:34编辑:奇闻君

邓析(前545年 —前501年),中国春秋时代末年郑国人,与政治家子产同时,名家思想之创先者,著有《邓析子》二篇,已散佚,今传者一般认为是后世伪托之作。中国秦汉以来政治专权,重人文,轻自然,名辩之学穷极事理,却招致诸多批评,荀子曾将邓析与惠施并列进行批评,认为他们同是“甚察而不惠,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之徒。

惠施,(约前370年-前310年)战国时期宋国人,与庄子同时,著有《惠子》一篇,已散佚。《庄子》之中保有大量惠施的言谈与学说,著名的有〈天下篇〉的“历物十事”,〈秋水篇〉的“濠梁之辩”等等。庄子亦为好友以他者的视角专门评著有《惠子》一篇被郭象删除。

尹文(前360年-前280年),中国战国时期人,著有《尹文子》。《尹文子》序称其在齐宣王时,于稷下与宋钘、彭蒙、田骈皆为公孙龙的学生;但是《汉书?艺文志》却说“先公孙龙”。《吕氏春秋》则有其游说齐湣王的记载。尹文的思想出于名家,但是也杂揉了申不害、韩非子的学说,自名家而至法家。这种现象反映战国初期,由宗法封建过渡到法治专制的政治社会的思想。但由于尹文思想本身的复杂性,有些近代学者不再沿袭班固的分类,而对其学派归属有了不同意见:有的认为是墨家,或有直接列入杂家的。《尹文子》一书的真伪也历经许多讨论,20世纪初期有些学者据认为今本的《尹文子》全系伪托之作,但在1970到80年代间,已有学者认为书中材料在研究尹文思想时,大抵是可信的;90年代以后,伪书之说更受到全面的批驳。

宋钘,~前300年,又作宋牼、宋荣子,中国战国时代人,约与孟轲、尹文、彭蒙、慎到同时,曾游于稷下。著有《宋子》十八篇。宋钘的学说流派归类,自古以来众说纷纭。《汉书?艺文志》归入小说家;荀子将墨翟、宋钘并称。不过,今人多依《庄子?天下篇》将宋钘与尹文并称之言,将两人的思想并称为“宋尹学派”。

公孙龙(前320年-前250年),战国时期赵国人,曾经做过平原君的门客。著有《公孙龙子》14篇,目 前只残留6篇,共一卷。最著名的即〈白马论〉与〈坚白论〉,其中提出了“白马非马”和“坚白石”等论点。

东方朔东方朔自称辩略,消坚释石,当世无双。

鲁胜,字叔时,西晋代郡,生卒年不详。少有才操,曾任佐著作郎,晋惠帝元康初年,升迁为建康令。不久因时局不稳,“尝岁日望气,知将来事故”,而归隐家中。中书令张华派儿子去请鲁胜做官,朝廷聘鲁胜为博士官,都被拒绝。鲁胜是第一位替墨家作注的学者,并定名为《墨辩》,今仅存《墨辩注》序文。

吕才,唐初哲学家,博州清平人。少好学,自学成才,又精于天文、地理、医药、制图、军事、历史,长于声乐,制作管乐器“只八”。中书令温彦博推荐吕才给唐太宗。入弘文馆。历官太常博士,太常丞,太子司更大夫。他奉命删定《阴阳书》,颁布天下。他确认“极微”和“气”是世界的根源,并从“乾坤”、“刚柔”等对立关系中寻找事物变化的原因。他反对宗教迷信,对“禄命生成说”、“五德说”和“风水说”进行了批判。贞观六年(632年),谱曲《功成庆善舞》(更名为《九功舞》)、《七德舞》(更名为《秦王破阵乐》)、《上元舞》,曾传到日本、印度等国。吕才又知兵事,著有《教飞骑战阵图》。作品多散佚,《全唐文》辑录有《进大义婚书表》、《进白雪歌奏》、《议僧道不应拜俗状》、《因明注解之破译图序》。

陈亮、叶适,宋代唯物主义学家,他们重视名辩的实际作用,反对理学的空观、空谈和诡辩。他们无情地抨击朱陆理学的空谈恶习,另一方面对理学的“不问道理”的诡辩深恶痛绝。他们在朴素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基础上,提出了富有辩证内容的逻辑思维方法:“举一以见二,指二以见一”的矛盾分析方法;“尽考”的全面观察方法。陈亮《辩士传》已失,但从尚存的《辩士传序》一文看出,《辩士传》可能是一部对名辩之士评说和关于逻辑辩术应用的专著。叶适提出了诸如“类族辨物”的求同别异认识方法。

傅山,明末的伟大启蒙学者,勇敢地向着禁锢森严的儒学“道统”宣战,公然自命为“异端”,针锋相对地批驳了所谓“子不如经”的正统偏见,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经、子同等”甚至“有子而后有经”的主张,对于六经和诸子作了无可轩轾的研究或评注,被誉为近代研治子学的开创者。他认真地评注了《公孙龙子》四篇和《墨子·大取篇》这样两部在古代逻辑史上占居重要地位、发生过重大影响的论著,提出许多独到的见解,至 今仍颇有学术价值。

程智,明末安徽人。不惟喜研易理,对先秦名学尤其公孙龙思想极为推崇,研究亦深。《守白论》, 就是一部以"公孙龙子为宗"的论著。从全祖望收录的"十六目"及其"宗旨"推测,这是一部纯理性思辨的学术专著,其哲理不仅涵盖整个先秦名学,还渗透着易学、老庄哲学的精华。

其他人物桓团,生平不详,《庄子》中将其与公孙龙并列为“辩者之徒”。綦毋子,生平不详,曾在平原君门下为公孙龙之徒,曾与邹衍辩论“白马非马”之论。毛公,战国时人,与公孙龙同为平原君门下食客,著有《毛公》九篇。黄疵,秦博士。著有《黄公》四篇,今已不传。成公生,与黄疵同时,游谈而不仕。

名家衰落编辑 播报先秦名学到了秦始皇灭亡六国就难以发展,其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项:

一: 秦朝使中国统一以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秦始皇禁止私学,只能以吏为师;到了汉代,又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中央政府的强势领导下,名辩之学难以发展,名家也随之衰落。

二: 名辩之学与秦汉以来的中国主流文化精神不一致。中国古代文化重人文,轻自然,名辩之学穷极事理,却招致诸多批评;而儒家成为显学之后,士大夫皆关注于社会伦理,强调经世致用,名辩之学被视为以争胜为目的的无用之学。此外,名辩之学所采取的分析方法,接近纯粹的语言分析,然而主流的儒、道之学皆对此方法有所批评,甚至根本否定。在主流文人的排挤之下,名家之学无立足之地。

三: 就名家内在的发展而言,名辩之学本身相当艰涩难懂,也影响了其发展。首先是一字多义的情况严重,致使后学众说纷纭,难以诂训;其次,由于名家时常以违反常识的语言叙述命题,常人难以接受而失去研究兴趣。在后学难以为继的情况之下,难免走向绝路。

上一篇:方孟敖

下一篇:最大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