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姜论劳逸》一文通过对劳逸、善恶进行反差对比的手法,表现了敬姜这位贵族妇女对治国之道的独到见解,主旨在于告诚治国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广大臣民奋发劳作,才能长治久安。本文层次鲜明,逐层推进。文章开门见山说明公父文伯深明孝义,虽官居高位,但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拜望自己的母亲,当看见自己的母亲敬姜亲自纺绩时,难过与忧虑兼具,劝其母不再劳碌。对于儿子的这份孝心,敬姜的表现异于常人,见解不凡,非但没有欣慰,反而叹息良久,阐发其中的道理。她的核心论点就是“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浮,浮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这是“劳”和“逸”的辩证关系,只有“劳其民而用之”才能“长王天下”。同样的道理也可以用于君臣,只有起早贪黑,勤政爱民,才能向义思善。经过这两层的论述之后,文章引用“君子劳心,小人劳力”的先王之训加以巩固。
敬姜论述完之后,再回过头来勉励自己的儿子不要自图安逸,而要躺身勤勉,文章至此水到渠成。文章最后一部分是点晴之笔,以孔子对此事的评判作为结尾,孔子十分肯定和佩服敬姜的言论和做法,并且让弟子记下来,更加突出表现了敬姜的不凡。
文章论述逻辑清晰严密,有理有据,塑造出一位身居深宅却忧国忧民的贵妇形象。不过,文中“沃土之民不材,浮也;瘩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的观点未免失之偏颂,只重外因,而不重内因。[6]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5]
左丘明(约前502年—约前422年),一说鲁国都君庄(今肥城市石横镇衡鱼村)人,一说曹国左氏(今定陶县力本屯乡左岗)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
曾任鲁国史官,为解析《春秋》而作《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又作《国语》,作《国语》时已双目失明,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
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1] 敬姜论劳逸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21-12-28][2] (清)吴楚材,吴调侯著 . 古文观止 释义+解词+拼音 无障碍阅读精装版 . 北京 : 北京教育出版社 ,2017-11 . 58 .[3] 刘飞滨,解姗 . 古文观止 . 成都 :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9-06 . 69 .[4] 程帆主编 . 古文观止鉴赏辞典 学生版 . 长沙 :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11-06 . 93 .[5] 秦野著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字经 中华谣 . 沈阳 :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17-08 . 13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