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春江花月夜》的解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张若虚是初、盛唐之交的诗人,他和陈子昂一样,同为武则天之后才登上诗坛而崭露头角的诗人,对唐诗的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历史上关于他的记录很少,只大概能推演出他活动的时期,却连生卒年都不详,《旧唐书·贺知章传》中提到他,统共六个字,“若虚,兖州兵曹”,说他当过兖州兵曹,“兵曹”是“兵曹参军”的简称,在唐代州府中掌管军防、驿传等事,是个小官。
《全唐诗》倒是多写了20个字,依旧少得可怜:“张若虚,扬州人,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吴中四士,诗二首。”说他是“吴中四士”之一,至于其它的,便没有详实记录了。
张若虚在历史上是比较罕见的情况,他的诗仅存两首,却一直被后人不断提起,甚至在说起唐朝诗人时,他总能悄咪咪地占据一席之地,没错,就凭这两首诗。其实,也可以说是一首。
“孤篇盖全唐”,这是后人给他的《春江花月夜》的至高评价。就此一首,足够他流芳百世,可见大众对他这首诗的认同度是何其的高。
在唐朝,张若虚是低调的,虽和贺知章等人齐名,但看起来还是最不出彩的那位,可能也是吃了没勤奋写诗的亏,在唐代那个满地高手的时代里,张若虚确实不起眼。但换个角度想,他只凭借一首《春江花月夜》就脱颖而出,也说明了他的优秀。
然而,事实总是和现实有所偏差的,历史上有许多沧海遗珠,都是后世才发现的。张若虚得到的赞誉,也不是唐代就开始有的,实际上,《春江花月夜》在唐代并不被看重,直到明代时,他这孤篇才爆发出惊人的运势,开始成为了真正的绝世珍宝。
明代嘉靖年间,身为“后七子”领袖的李攀龙在编辑《古今诗删》时,从浩如烟海的作品中发现了《春江花月夜》,李攀龙对它爱不释手,将其收录起来,之后,许多重要的唐诗选本也都记录了这首诗。
从这点上,李攀龙可谓是张若虚的伯乐,《春江花月夜》因此迎来了转折点,在不断被人认识,被人嘉赏之后,它甚至有了“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的评语。
张若虚在诗坛上的地位被空前地提高了,现在我们看“大家”的意思,好像很普通甚至有点俗气,但在文学上,“大家”的地位相当高,和“名家”相对而言。历史上能被称为“大家”的,都是要有非常杰出才能和深远影响的人物才行,只靠一篇诗而被尊为“大家”,这是空前绝后的。
以下为《春江花月夜》全诗: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想必一千多年前的江南书生张若虚也曾无数次站在长江边上,看着一轮孤月悬在江面上,月光皎皎,搅起了他心中浩茫的心事。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长篇歌行,采用的是乐府旧题,这里要说一下,初唐时期,南朝诗风的影响还很盛,因为唐太宗喜欢,所以华美的宫廷诗曾一时成为重点。
但张若虚的这首《春江花月夜》却不能简单地称之为是宫体诗,张若虚赋予了它全新的内容,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了他独特的玲珑剔透的诗意境界。
李泽厚称它:“尽管悲伤,仍感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这首诗适合细读,反复读,你能感受到诗中所描写的那种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恬静之景,“月”是诗中的重要角色,它像一条纽带,贯穿全诗,作者的情感和所表现的意象也随着月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
诗中不仅仅有女子缠绵悱恻的离别相思之情,还有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张若虚对宇宙人生的思索融入其中,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奇妙迷人的艺术世界。
《春江花月夜》给人的观感也很强烈而明显,它语言清丽,笔触细腻,韵调流利婉转,闻一多也表示了十分的赞赏,他称它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春江花月夜》和张若虚,这两个词是紧紧相连的,提起张若虚,你会想到《春江花月夜》,提到《春江花月夜》,你也会想起张若虚,好像《春江花月夜》成了张若虚的独创。其实,《春江花月夜》本是一首长篇歌行,属于乐府《清商辞曲·吴声歌曲》旧题,它并不是张若虚自创的。
杜牧曾云:“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里的“后庭花”是陈后主陈叔宝所创制的清商曲——《玉树后庭花》,它和《春江花月夜》属同一类型曲调。
《玉树后庭花》是亡国之音,也是歌楼酒馆侑酒所唱,“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曲调魂销,柔婉荡人意志。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严格说起来,依旧要和宫体诗沾上关系,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已经是一首脱尽宫体的诗,张若虚以清丽的笔触一扫六朝以来奢靡文风,也算是一种新的独创。
较为难得的是张若虚在诗中所显露出的,对于宇宙时空的观念,“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张若虚心中对宇宙永恒的领悟,可看作是他突破平凡庸俗的藩篱,他冷静庄严、深沉地进入到了一个静穆、辽阔的世界,感生之短暂,羡物之无穷,见永恒之伟大。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那个我们无法在史书中了解到其人生的江南书生,不知他当时站在江水边看着月亮时,感悟到了什么,坚定了什么,思念着什么,读再多遍的《春江花月夜》,我们都无法真正地与他感同身受。
但他的绕绕感丝,似乎也通过这首《春江花月夜》,微妙地传达到了我们心中,他的那轮“孤月”,如今也浸润着万物,清清冷冷地向世人传达着某种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