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书

时间:2023-08-24 14:20:23编辑:奇闻君

《古文观止·应科目时与人书》的作者是谁?原文是什么?其实这是一篇自荐书。这是在韩愈进士出身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时写给别人的信,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应科目时与人书

唐·韩愈

【题解】

韩愈写过不少给当政者的自荐信,本篇却写得别具特色,运用了比兴手法,有力地衬托出自己的不凡抱负与苦难处境,向人干求而又不失身份。

【原文】

月日,愈再拜:天地之滨,大江之[20],曰有怪物焉,盖非常鳞凡介之品汇匹俦也[21]。其得水,变化风雨,上下于天不难也。其不及水,盖寻常尺寸之间耳,无高山、大陵、旷途、绝险为之关隔也,然其穷涸,不能自致乎水,为獭之笑者,盖十八九矣。

【注释】

[20]:水边。

[21]常鳞凡介:指普通的水生动物。匹俦:对手,同等。

【译文】

某月某日,韩愈再拜奉告:在天池的旁边,大江的岸侧,传说有怪物存在,它不是一般鱼类龟鳖等水族可以比得上的。如果它得到了水,就会兴风作浪,上天下地都很容易。如果它得不到水,就只能局限在短小狭窄的几尺几寸之地,尽管没有高山大岗、荒原路途、危绝险阻成为它的阻碍,然而它被困在没有水的地方,不能自己找到水,因此,它们十有八九会被水獭之类低等水生动物所嘲笑。

【原文】

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然是物也,负其异地众也,且曰:“烂死于沙泥,吾宁乐之;若俯首贴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是以有力者遇之[22],熟视之若无睹也。其死其生,固不可知也。

【注释】

[22]是以:因此。

【译文】

如果有力量的人同情它的困厄处境,而把它们转移到水中去,那只不过是举手之劳。可是这种怪物,仗恃自己与众不同,却说:“我宁可烂死在沙泥里,也心甘情愿;如果让我俯首帖耳,摇尾乞怜,那不是我的志趣。”因此,有力量的人遇到它们,常常会熟视无睹。它是死是活,自然也无从知道了。

【原文】

今又有有力者当其前矣,聊试仰首一鸣号焉,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23],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其哀之,命也;其不哀之,命也;知其在命,而且鸣号之者,亦命也。愈今者,实有类于是,是以忘其疏愚之罪,而有是说焉。阁下其亦怜察之。

【注释】

[23]庸讵:哪里,怎么。

【译文】

如今又有一个有力量的人出现在它的面前,它姑且试着仰起头来鸣叫一声,怎么知道有力量的人不会同情它的窘境,而忘记举手之劳,把它转移到水中去呢?有力量的人同情它,是它的命;不同情它,也是它的命;明明知道生死有命仍然鸣号求助的,也是它的命。我现在的情况确实和它有相同之处。因此,不顾自己疏忽愚笨的过错,而在这里写下这些话,希望阁下您同情并谅察我的处境。

【评析】

这篇文章采用了诸子散文和策士游说中常用的寓言形式。文中所记“怪物”乃龙,首先从四个方面论述:一是龙非寻常之物;二是龙须“得水”;才能风云变化,上天入海,“不及水”则难有大作为;三是此怪物若处在缺水困难之中,须“有力者”才能解救,但它却有志气,不肯摇尾乞怜;四是“有力者”对其处境却熟视无睹。

文章通过上述生动贴切的比喻,巧妙地把自己的处境、心理状态、要求和对方的身份作用具体而细微地表达出来。从理论上说,人无完人,人力有所不及,一个人在困难时向别人请求帮助,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作者却在文中流露出不同于一般人的气节与非凡之处,不愿意摇尾乞怜,而将一切归之于命运。

全文气势充沛,富于变化;分寸掌握得好,逼真地写出了自己当前的处境。

上一篇:古代生活用品

下一篇:云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