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开国君主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在军事上,消灭各种割据势力,重新统一华夏。在政治上,建立各种制度,恢复社会秩序。在经济上,与民休养生息,社会生产力逐渐恢复。在他的治下,出现了盛世,又因为朱元璋年号洪武,因此史称“洪武之治”。那么,洪武之治都有哪些表现呢?
军事上,明太祖再次统一中国。洪武元年(1368),明军虽然消灭元朝,但全国依然存有不同的割据势力。1371年,明对割据四川的夏政权用兵,从长江沿线和关中两个方向进攻夏,夏政权不敌明军,夏灭亡。在云南,昆明被元梁王割据,大理则被段世占据;1381年,傅友德率军攻打云南,梁王不敌,兵败自杀,1382年蓝玉和沐英则平定了大理段氏政权。对于北元政权,明太祖多次北伐;1387年,冯胜等率领明军攻击占据辽东的元太尉纳哈出势力,纳哈出投降;同年,蓝玉远征漠北,北元君主被部下所杀,并陷入内乱。至此,明朝基本上又统一华夏。
在政治上,建立各种制度,恢复社会秩序。在中央,废除丞相,君主大权独揽;在地方上,改革前元的行省制度,设置承宣布政使司,仅管理政事,军事和司法分别由都指挥使司和布政使司长官,权力一分为三,加强了中央集权。在基层管理方面,设立户帖,建立里甲制度,保证了政府对基层民众的有效管理。在赋役征收方面,创立鱼鳞册记录每户拥有的土地,据以征收赋税。
在经济上,明太祖与民休息。战乱之后,经济急需恢复。明朝廷规定,对于新开垦的土地,免徭役并禁止富人过多兼并土地;被抛弃的土地被后来者耕种,所有权归后来者。而且,朝廷还组织屯田,分为军屯、民屯和商屯;尤其是军屯,既可以保证军队的粮饷,也可以减轻老百姓的税收负担,以国家力量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此外,朝廷兴修水利设施,统一币制,肃清混乱的币制,促进了商品流通,保证和促进了农业与商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渐恢复,据文献记载,1393年比1381年多了约100万户;1391年全国380多万顷土地的一大半是新开垦的土地。
此外,明太祖还建立卫所制、分封诸侯,发展对外关系等。政治统一、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文化发展,明朝出现了洪武之治。
揭秘:洪武之治被称为明初的盛世合理吗?先来说说治世与盛世。
治世是指当时朝廷政权稳固,社会比较的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并没有什么大的战乱,但是整个社会经济一般吧。通俗来说就是治世一般出现在经过动荡和分裂后重新统一开国的初期。
朱元璋身为明朝开国皇帝,他在位31年也算时间够长的,他治下的社会也符合治世的标准。同样的还有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的开皇之治。
对于治世争论的人认为,朱元璋在位时期大杀功臣,社会不稳定,其实并非如此。朱元璋虽然对功臣狠,但并没有滥杀无辜。这些功臣不贪污不谋反,朱元璋无缘无故杀他们,他们又怎么会坐以待毙呢。
而且杀功臣与社会稳定不稳定并没有联系,朱元璋针对的是贪污腐败的功臣,而且还通过胡惟庸案废除了丞相制度,巩固了政权。
朱元璋身为百姓出身,对百姓也特别好,建立起了明朝全民富利制度,比如说漏泽园、惠民药局、养济院这些制度。
由此来看洪武之治还是没问题的。
盛世是指一般在治世的基础上政权进一步巩固,社会更加稳定,同时经济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比如说历史上的西汉文景之治后面就是汉武盛世。唐朝贞观之治打底,之后有着开元盛世。
而明朝朱元璋的洪武之治就是永乐盛世了。
以治世来说洪武之治是当之无愧的。
但把洪武之治这个治世称之为盛世是不合理的。
当然也有可能意思是指开国初期就打下了治世,使老百姓安居乐业,对于这个新兴帝国来说这种治世也可以说是本朝初期的盛世了。
洪武之治---骑在“牛背”上的皇帝朱元璋王喜城边古废丘,金波泉涌夹城流。
时危异姓能安汉,事去诸刘独拜侯。
鼙鼓几遭豺虎急,山川曾入犬羊羞。
石郎可是无长虑,直割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自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割让给契丹至北宋末年持续长达二百年,直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时期才将其收回,并创建大明王朝真正实现华夏的大一统,然而朱元璋出身一介布衣幼年以放牛为生,确是如何创立这样的丰功伟绩?
明太祖朱元璋,原名重八字国瑞,安徽人。享年71岁史称洪武帝庙号太祖,葬明孝陵其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朱元璋幼时家境贫穷为地主放牛为生,而他这种没背景没学历没身份的普通人,不仅建立大明王朝还创立一代盛世,废除宰相加强了中央集权制约文官扶持的利益集团,通过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维护皇权的体制将权力真正的掌握在自己手上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得不让人佩服。
而历代皇家与群臣的枢纽“宰相”一职怎么就被朱元璋废除了呢?
纵观历史在传统的政治结构中,皇帝掌握着国家的最高权力,也是国家的象征,但在实际处理实事政务当中则更多由作为皇帝的“秘书”宰相负责,而皇帝的实际权力则被宰相制约着,而在农民出身没怎么读过书的朱元璋看来国家的权力应该由自己掌握才对,而这也是朱元璋独断专政的性格特点。
其实,最初朱元璋是想按照旧法设立宰相制度的。李善长、徐达、汪广洋、胡惟庸都曾担任过宰相一职。在这四人之中,除了徐达善终外其余均被赐死抄家或贬职,就是在朱元璋与这三人的相处过程中,愈发感皇帝与宰相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最终为了自己辛苦打下的基业而痛下杀手废除了宰相制度。
废除宰相的导火索是胡惟庸,刚开始朱元璋对他还是很满意的,因为他会做人做事可是后来朱元璋发现胡惟庸遇事隐瞒、专断,甚至贪婪好利。后来甚至权力越来越大已经无人能制衡,而且愈加嚣张跋扈,最终胡惟庸以谋逆罪被处死灭族,而最惨的还是李善长,此人在担任宰相时让朱元璋感觉他这个人太喜欢独断专行忽视皇帝的看法。而李善长也发现了朱元璋与他关系恶化,于是主动请求退休不干了,本来好好地可以安详晚年却被朱元璋查出来和胡惟庸关系密切,索性几年后也将李善长一家处死。而汪广洋也是极端,他虽然不像另外两位一样专政,但是他做事“谦明持重,善理繁剧”遇事处处向老板请示。朱元璋一看,业务能力太差,你这什么事情都问我,我缺的又不是复读机,要你有何用?于是朱元璋便将汪广洋贬为广东参政。
真是伴君如伴虎啊!朱元璋连废四届宰相,分权于六部,宰相这一制度才从历史舞台上消失,形成了皇权独大。而这也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洪武之治”打下了基础,毕竟集中力量做大事!太祖!高人也
洪武之治发生的背景是什么?怎么评价洪武之治?元朝末期,官员贪污,蒙古贵族靡烂,朝政腐败。为消除赤字,元廷加重赋税,并且大量滥印新钞“至正宝钞”,随之产生的通货膨胀加上荒灾、黄河泛滥等天灾使得民不聊生。 而元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时期之一,当时属异族入侵,灭掉包括南宋在内的各国,版图甚至扩张到北冰洋和地中海沿岸,但它进行残酷的民族压迫,推行种族歧视政策,强力打压汉人和南人(南宋人)。 1351年元顺帝派贾鲁治理黄河,征调各地百姓二十万人。同年五月,白莲教韩山童与刘福通煽动饱受天灾与督工苛待的百姓叛元起事。他自称明王,建立红巾军,据有河南与安徽等地。红巾军与各地义军陆续起事,势力扩张到华中、华南地区。隔年,红巾军的郭子兴聚众起义,攻占濠州(今安徽凤阳)。不久,贫苦农民出身的安徽凤阳人朱元璋投奔郭子兴,屡立战功,得到郭子兴的器重和信任,并娶郭子兴养女为妻。之后,朱元璋离开濠州,发展自己的势力。
1356年朱元璋率兵占领集庆(今江苏省南京市),改名为应天府,并攻下周围一些军事要地,获得一块立足的基地。朱元璋采纳谋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经过几年努力,其军事和经济实力迅速壮大。1360年,陈朱双方在集庆西北的龙湾展开恶战,陈友谅势力遭到巨大打击,逃至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1363年,通过鄱阳湖水战,陈友谅势力基本被消灭。1367年朱元璋自称吴王,率军攻下平江(今江苏省苏州市),灭张士诚,同年又消灭割据浙江沿海的方国珍。
1368年正月,朱元璋于金陵应天府即皇帝位,开启三百年的明朝。之后趁元朝内讧之际乘机北伐和西征,同年攻占元大都(今北京),元朝撤出中原。之后于1371年,消灭位于四川的明玉珍势力,于1381年,消灭据守云南的元朝梁王。最后,于1388年,深入漠北进攻北元。天下至此初定。
由于幼年对于元末吏治痛苦记忆,朱元璋即位后一方面减轻农民负担,恢复社会的经济生产,改革元朝留下的糟糕吏治,惩治贪污的官吏,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明洪武时期,天下初定,百废待兴,天灾频发,民生多艰。但也正因为如此,朱元璋“宵旰图治,以安生民” ,终于形成一个“治世”局面。
康熙帝评价朱元璋统治期间为“治隆唐宋”。
朱元璋自元末民变起家,以明初四大案血洗朝廷,虽为中央集权之需,然而破坏程度为后世诟病 。文官系统和武将系统被清洗,宰相遭罢,中央政府破坏不堪,在应对地方藩王所发起的靖难之变的能力都没有的情况下,“洪武之治”的客观性理当存疑。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在朱元璋时代,国家黄册用来征收田赋的土地,高达八百万倾之多,比清朝康乾盛世的六百万要高得多。 整个洪武时期百姓充实,府库衍溢。盖是时,劭农务垦辟,土无莱芜,人敦本业,又大兴屯田,故上下交足,军民胥裕。 同时还解除了元朝时期工商业对工匠的束缚制度,解除了唐宋元三朝佃农的卑下地位和生死惩罚由主人主宰的命运,中国的工商业工匠,佃农,第一次在法律上,被确认了平等的人权,再也不是任人宰割的奴隶。明前期,经过朱元璋的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国力迅速增长,因其年号为“洪武”,所以史称洪武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