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腊

时间:2023-08-28 01:26:38编辑:奇闻君
方腊——宋朝农民起义领袖

方腊(?~1121年),北宋末年浙江农民起义首领,又名方十三,睦州青溪(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西)人,一说原籍歙县(今安徽歙县)。雇工出身(一说家有漆园)。

方腊因不堪花石纲之扰,于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秋,利用摩尼教的“二宗”(明、暗)、“三际”(过去、现在、未来)之说,组织群众,在睦州帮源发动起义。自号“圣公”,年号“永乐”,设置官吏将帅,建立政权。周边各地纷起响应,人数扩大到几十万,连续攻下杭州、歙州等六州五十二县(包括今浙江省全境及安徽、江苏南部、江西东北部的广大地区),东南震动。起义军计划划江而守,渐图进取,十年内推翻宋王朝。宋徽宗命童贯为宣抚使率军十五万镇压,起义军战斗失利。宣和三年(1121年)夏,方腊率余部退守睦州青溪帮源洞和梓桐洞,后被叛徒告密,受伤被俘,同年秋被杀。

今浙江淳安县有郭沫若题字的方腊洞、方腊塑像等。杭州一带至今还流传着不少方腊起义的传说,留存着这些传说的遗迹。

起义背景

北宋宣和年间,宋徽宗喜好花石竹木,在江南设“苏杭应奉局”,派众爪牙到东南各地,搜刮民间花石竹木和奇珍异宝,用大船运向汴京,每十船组成一纲,时称“花石纲”。

浙江青溪县多产竹木漆,是应奉局重点酷取之地,因而深受剥削压迫之苦,农民无法求生。方腊对宋王朝的反动统治怀有刻骨仇恨,遂趁百姓不满之机,暗中把贫困失业的人组织起来。他利用摩尼教的“二宗”(明、暗)、“三际”(过去、现在、未来)之说,组织群众,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宣和二年(1120年)秋天在帮源起义。

人物生平

组织起义

参见:方腊起义

宣和二年(1120元)十月,方腊率众起义,自称圣公,建元永乐,设置官吏将帅,以头巾区别等级,从红巾往上分六等。义军无弓箭、盔甲,只以鬼神那些隐秘难测的事互相煽动,烧房舍,掠金帛子女,诱逼良民加入起义军。人们安于太平,不识兵革,听到金鼓声就束手听命,不到十天就有数万人参加义军,在息坑打败并杀死宋将蔡遵。十一月攻占青溪,十二月攻占睦、歙二州。南面攻克衢州,杀死郡守彭汝方;北面横扫新城、桐庐、富阳各县,进逼杭州。杭州郡守弃城逃走,义军占领杭州,杀制置使陈建、廉访使赵约,放火烧了六天,死者不计其数。义军凡是抓住宋的官吏,定要割其肉,断其体,取其肺肠,或者熬成膏油,乱箭穿身,用各种办法折磨他们,讨还血债,以解心头恨。

宣和二年(1120年)十二月初,起义军攻陷睦州,杀官兵千人,占据寿昌、分水、桐庐、遂安等县;十二月末,方腊挥师向西,攻克歙州(今安徽歙县)。失败被杀

宣和三年(1121年)正月,方腊派大将方七佛率众六万进攻秀州(今嘉兴),秀州统军王子武乘城固守,不久宋军援兵赶到,大败起叛军。

宣和三年

(1121年)二月,宋军包围杭州,宋徽宗下诏“招抚方腊”,被方腊拒绝。方腊亲自指挥抵抗,由于城中缺粮,起义军被迫撤出杭州。

宣和三年(1121年)三月,方腊率起叛军再次进攻杭州,在城外被王禀打败。杭州失守,形势急转直下,叛军从节节胜利变成节节败退。歙州、睦州、衢州先后失守,方腊从富阳、新城、桐庐一路退到青溪县,最后退守帮源洞。此时起叛军尚有二十万人,但战斗力大大下降,“与官兵力战而败。”

宣和三年(1121年)四月二十四日,宋军包围帮源洞。方腊在石洞中躲藏起来,由于石洞极为隐蔽,官军不知如何进入。在宋军中任裨将的韩世忠侦查到路径,便率骁勇进入方腊所藏洞中,格杀数十人。

宣和三年(1121年)四月二十七日,方腊和妻子、宰相方肥等人被忠州防御使辛兴宗所俘虏,藏匿在洞中的七万起义军被杀,方七佛等人逃走,方腊等人被押往汴京。

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八月二十四日,方腊被杀。轰轰烈烈的方腊起义,至此才落下帷幕。

上一篇:碧痕

下一篇:骨头是什么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