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也是脍炙人口的文学名篇。长期以来,“桃花源”三字都代表着理想的人间仙境,那里的景色宁静祥和,人们生活安居乐业,让外人心向往之。但现代也有学者认为,陶渊明在文中故意设置了3个细节,让人细思极恐,渔夫去的,其实是一个亡灵的世界!
为什么这样说呢?第一,《桃花源记》开篇就表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这里说的“太元”是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年号,也就是说误闯桃花源的渔夫是东晋时期的人,距离桃花源中人表明的“先世避秦时乱”年代已经过去了至少近600年时间。
但是渔夫进入桃花源时,居然看到“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既然桃花源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里面的人怎么可能穿着和东晋时期的人完全风格一致的衣服呢?按照常理推测,桃花源里的人要么穿着和秦末时一个样子,始终没变,要么经过长期发展,穿着有了自己的特色。
除非桃花源是一个“极乐世界”,里面的“人”饮食衣具,都是外面的人所烧,甚至房屋田地都是如此。渔夫以为自己去了一个真实的阳界,其实那是亡灵所在的阴间,他们拿出来招待渔夫的美食,也许就是自己享用的祭品。
第二,原本陶渊明只需要讲述有这么一个“世外桃源”就好,但偏偏原文末尾设置了一个悬疑:渔夫离开桃花源之后,找到太守告知自己进入了一个美妙世界,太守一听,竟然还有未在我管理之下的人,立马派人去搜寻。
可是,无论怎么搜,无论渔夫怎么带路,那个地方都就好像从不存在一样,离奇消失了。而且寻找的过程中,渔夫一行人还迷失在桃花林里,辨不清方向,好像误入阴森诡异的阴阳迷阵一般,被人刻意设置了无法穿越的围墙,联想起渔夫离开时桃花源中的人叮嘱他不要将这个地方说出去,更觉得阴风阵阵,后背冒冷汗。
第三,渔夫虽然没有再找到桃花源所在,但他还清楚记得,当初进入那个世界时是走到了桃花林的尽头,“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桃花林的风景非常美丽,落英缤纷,但古怪的是,桃花林里除了桃树之外,没有任何其他树种了。
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确有桃树隔离出一片鬼域的传说:相传守护鬼域大门的神人叫神荼、郁垒,鬼域大门在桃树东北处,这棵桃树覆盖了三千里的范围。为了驱鬼辟邪,人们用桃木板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这是最早的桃符。从此,桃木就有了一种特殊的文化含义。
其实,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本就是虚构,从现实角度弄清楚这个地方究竟如何神秘没多大必要,不如猜猜,陶渊明为什么要设置这三点,让桃花源变得像是一个阴间极乐之地?
原因无他,在陶渊明所处的世界,这样美妙的地方根本不可能存在,陶渊明要么是希望自己死后能去往这样一个没有纷争的和谐之处,要么就是暗中讽刺,我所处的世界,居然要靠人们自己想象一个幻境,来满足精神寄托!现实逼着人往那片桃源之地跑,但这样的桃源怎么会真实存在?只有死后方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