魈读音

时间:2023-05-04 11:22:35编辑:奇闻君

猕猴亚科

长尾猴族有很多属种,有些种类数量较多,其中绿猴Cercopithecus aethiops是 非洲最常见的灵长类。长尾猴族成员占据森林和草原等多种生态环境,多为树栖性杂食动物,但绿猴和赤猴Erythrocebus等也常在地面活动。长尾猴族体型相对小于狒狒族,其中侏长尾猴Miopithecus talapoin体重仅一公斤左右,是旧大陆猴中体型最小的成员。长尾猴族成员体色比较多样,有些属于最漂亮的猴子之列,而其中仅绿猴一种就有很多不同的色型。狒狒族体型通常较大,有树栖性的,也有常在地面活动的,有的尾长,有的尾短甚至只有尾结。狒狒族又可以分成两支,一支包括猕猴属Macaca,可能是人们最熟悉的灵长类,也是现存分布最广的灵长类,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南部和东南部,最北则可到达中国和日本的温带地区,是出了人类以外分布最北的灵长类,另有一种地中海猕猴(叟猴)Macaca sylvana(85楼)分布于非洲北部,并被带入欧洲的直布罗陀,是欧洲唯一的非人灵长类,也是最常在地面活动的猕猴。猕猴另一支包括狒狒属Papio,山魈属Mandrillus,狮尾狒属Theropithecus和白睑猴属Cercocebus。短肢猴属

仅1种,即短肢猴Allenopithecus nigroviridis。分布于非洲刚果盆地。体型粗壮,体长40~60厘米,尾长约50厘米,雄性体重可达6千克,雌性可达3.5千克。毛色呈墨绿色,面部红色,颊部具毛。日行性,在地面上觅食。群居,一个群体最多可达40只,通过叫声、手势和身体接触进行交流。食物主要包括水果和树叶,有时也吃甲虫和蠕虫。哺乳期约为3个月,3~5年成熟,寿命最多可达23年。

侏长尾猴属

有两种:侏长尾猴Miopithecus talapoin和加蓬侏长尾猴Miopithecus ogouensis(发现于1990年)。分布于刚果河下游及邻近河系两岸的沼泽林中。为本科中体型最小者,体重不足2千克。尾长,毛色呈墨绿色,个体间有差异。集50~100只大群群居,在村庄附近常聚集100只以上,偷挖根茎作物,尤其是木薯根茎。木薯根茎含有高浓度的有毒氰化氢(HCN),农民将它们留在地里,让白天的雨水将毒物溶滤掉才能用。侏长尾猴会检验滤过的根茎,吃掉它们认为安全的部分。成群的侏长尾猴睡在河边树上,受到侵扰时会跳到河里,游泳逃开。在群体内部,各种社会行为如进攻、玩耍和理毛等在小组或个体间均可见。与长尾猴属相比,体型较小、雌性在动情期性器官隆起,故独立一属。

赤猴属

仅一种,即赤猴Erythrocebus patas。生活于非洲靠近撒哈拉沙漠的干旱地区和深草丛生的稀树草原。因毛色像金丝猴,所以赤猴又有“非洲金丝猴”之称。约12只小群活动,雌猴有阶级制度,首领为雌性,决定整个群体的活动,。只有一只成年雄性猴,主要负责警卫。幼年雄性猴性成熟后(大约4岁)就会离开群体。极适应地面生活,在地面奔跑的速度高于其他猴类,奔跑时速可达50千米。视觉、听觉、嗅觉均发达。雄性体重约13千克,雌性在5~7千克。食物为昆虫、鸟蛋、野果、种子和植物根茎。包括两个亚种:分布于西部的Erythrocebus patas patas和分布于东部的Erythrocebus patas pyrrhonotus,东部亚种的鼻子为白色,而西部亚种则为黑色。

绿猴属

仅1种,即绿猴Chlorocebus aethiops。又称绿长尾猴、灰草原猴。分布于非洲东部,包括东非、苏丹和埃塞俄比亚。生活在靠近河和溪流的热带草原地区,喜在多树的地方活动。群居。主食植物,也吃小动物。既善于攀援、奔跑,也善于游泳。4岁性成熟,孕期5个多月,每胎1仔。寿命约18年。受CITES附录Ⅱ保护。是在地上跑得最快的猴类。

长尾猴属

包括19种,是猴科中最大的类群,如黛安娜长尾猴Cercopithecus diana、青长尾猴(青猴)Cercopithecus mitis、加纳长尾猴(白领长尾猴)Cercopithecus mona、德氏长尾猴(白臀长尾猴、赤额长尾猴、白须长尾猴)Cercopithecus neglectus等。分布于非洲,栖息于森林。一些种类为非洲最常见的猴类。雄性通常较雌性毛色鲜艳。

猕猴属

包括22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南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日本。日本产的雪猴(日本猕猴)Macaca fuscata,是最能耐寒的猴种之一;分布最南边的猕猴是狮尾猴Macaca silenus,直到印度西南部的热带雨林地区。仅蛮猴(地中海猕猴)Macaca sylvana产于北非和欧洲直布罗陀。主要特征是尾短,具颊囊。躯体粗壮,平均体长约50厘米,有些种尾比躯体略长,有些则无尾。它们的前肢与后肢大约同样长,拇指能与其它四指相对,抓握东西灵活,前额低,有一突起的棱。我国产6种。栖息广泛,草原、沼泽各类森林。群居,成十余只乃至数百只大群。以树叶、嫩枝、野菜等为食,也捕食其它小动物。相互之间联系时会发出各种声音或手势及,互相之间梳毛也是一项重要社交活动。恒河猴、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蛮猴等可作实验动物。

白脸猴属

有4种:Lophocebus albigena、白颊白睑猴Lophocebus aterrimus、Lophocebus opdenboschi、Lophocebus ugandae。分布于非洲赤道地区,自几内亚、利比里亚起向东直至乌干达和肯尼亚。与狒狒属有较密切的亲缘关系。

狒狒属

有5种:阿拉伯狒狒(埃及狒狒)Papio hamadryas、几内亚狒狒Papio papio、猎神狒狒Papio anubis、草原狒狒Papio cynocephalus、豚尾狒狒Papio ursinus。主要分布于非洲,个别种类也见于阿拉伯半岛。体型较大,在灵长类中仅次于猩猩属,体长51~114厘米,尾长38~71厘米,体重14~41千克。头部粗长,吻部突出,耳小,眉弓突出,眼深陷,犬齿长而尖,具颊囊;体型粗壮,四肢等长,短粗,适应于地面活动;臀部有色彩鲜艳的胼胝。栖息地多样。主要地面活动,也爬到树上睡觉或觅食。善游泳。能发出很大叫声。白天活动,夜间栖于大树枝或岩洞中。食物包括各种小动物及植物。群居,每群十几只至百余只,也有200~300只大群。群体由老年健壮的雄狒率领。无固定繁殖季节,5~6月为高峰,孕期6~7个月,每胎产1仔。野生寿命约20年。

狮尾狒属

仅1种,即狮尾狒(红心狒狒)Theropithecus gelada。分布于非洲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的海拔2000~5000米高原地区。体型较大,最重可达100千克。体毛长而厚密,因尾端有一撮毛簇,酷似狮尾而得名。面颊凹陷、呈"8"字型,鼻孔开口在两侧。具明显的胸斑,这是一种粉白色沙漏形泡状裸皮,雄性之斑环以白色,雌性之斑则呈顶珠水泡突之状,到了发情排卵期,对称的水泡肿大并变成艳红色。群居,可形成400头的大群。

白眉猴属

有6种:白顶白眉猴Cercocebus atys、白领白眉猴Cercocebus torquatus、敏白眉猴 Cercocebus agilis、Cercocebus chrysogaster、冠毛白眉猴Cercocebus galeritus、Cercocebus sanjei。分布于非洲。因大都眼睑或眼周为鲜明的白色而得名。可根据发冠、白色斑点以及头上的簇毛或尖形顶毛区分各个种。体型较大,用四肢行走,具大颊囊;尾长,常置于背部,尾尖渐细。栖息于雨林地区,群居,以种子、果实和树叶为食。

山魈属

魈读音xiāo。有2种:山魈Mandrillus sphinx和鬼狒(黑面山魈)Mandrillus leucophaeus。体型粗壮,体长61~81厘米,尾短粗,长5.2~7.6厘米;肩高50.8厘米。体重可达54千克。头大而长,鼻骨两侧各有1块骨质突起,其上有纵向排列的脊状突起,其间为沟,外被绿色皮肤,脊间鲜红色。雄性每侧约有6条主要的沟,其红色部分伸延到鼻骨和吻部周围。这种色彩鲜艳的特殊图案形似鬼怪,故名。分布于赤道非洲。鬼狒面部为黑色,骨质突起上只有两条沟。臀部胼胝及其周围皮肤均为淡紫色,这是由于具有丰富的血管的缘故,兴奋时颜色更为明显。面部周围及头顶生有长毛。全身的毛绿褐色。腹面为淡黄褐色,毛长而密。前肢较后肢长而强健,因而行动时后部向下倾斜。

这几个属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争议,有人认为狒狒属、山魈属和白睑猴属关系比较密切,而狮尾狒属可以单算一类,也有人认为狒狒属和狮尾狒属关系比较密切,山魈属则为另一类,而白睑猴属可以分成常在地面活动的无白色眼睑的和主要在树上活动而有白色眼睑的两支,有白色眼睑的和狒狒关系比较密切,无白色眼睑的和山魈关系比较密切。这一支多是一些体型很大的猴子,其中山魈Mandrillus sphinx(下图)和豚尾狒狒Papio ursinus体重可超过30公斤,是现存最大的猴子,而一些史前的成员体型更大,其中狮尾狒属一个已经灭绝的种体重可达100公斤,比雌性的大猩猩还要大。

上一篇:黄锶骐

下一篇:盖特机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