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寺
连岛镇海寺始建于清康熙49年(1710年),为云台山四大丛林之一。据《嘉庆海州直隶州志》记载“僧普受修行勤苦,戒律精严,自积资财,不事募化,于乾隆27年重建殿宇,廊庑凡百余间,徒众日甚,遂为海内外丛林首创”,在连云港一带影响很大,该寺于民国初期衰落,抗战期间被毁。经有关部门批准,连岛度假区管委会开始镇海寺古刹恢复性重建及设立北海观音像工作,2004年首先完成了镇海寺下院———金圣禅寺的重建,并修建了曲折蜿蜒的百米廊亭。
从连岛镇海寺现今的简易场所来看,每逢佛教节日,本市市区和三县、鲁南、盐淮乃至青岛、南京的信众纷至沓来,香火旺盛。连云港市区内皈依佛教的居士大多集中在墟沟。这些居士当中不乏文化高、素质好的白领阶层。镇海寺恢复重建已成为这些信众企盼已久的愿望。
经佛教界高僧与规划设计专家勘察,镇海寺恢复重建及北海观音像的选址位于连岛街道水岛双山顶及蛤蟆山之间的山势较缓地段,占地约90亩,座北朝南,寺前有5万立方水库,在山顶建立莲花宝殿。供奉室内莲台宝座,白衣观音圣像,总高25米,庄严恢宏。远景为连云港港池,可直达寺址的混凝土公路已经修建完毕,具备了开发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