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带兵出征叫做“御驾亲征”,不过,这御驾亲征的事情还是很少的,不为别的,皇帝亲征那个响动儿就实在是太大。所以,皇帝一般都是坐在京城里遥控指挥,不到万不得已,也就是不到关乎国家生死存亡,一般都不会亲征。可是,刘备当皇帝的第二年,却亲率大军征伐东吴,其结果是被东吴的陆逊打败。刘备的这次亲征,不但损失了蜀国的很多兵将,使蜀国大伤元气,也因为恼羞于这次失败一病不起,间接导致了次年的死亡。那么,刘备伐吴为什么要亲征呢?
这是当时诸侯的习惯性做法
汉朝末年,由于董卓废掉了汉少帝刘辩而另立了刘协,引起了关东氏族的强烈不满,于是,关东诸侯纷纷拉起队伍共同讨伐董卓。由于关东诸侯各怀心思,每个人都想扩大势力,占地为王,致使讨伐半路夭折。这时候,国家实际上已经撕裂,时代进入了一个相互兼并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诸侯要想不被他人吃掉,就必须要有自己的军队,而这个军队还必须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军队是要打仗的,吞并其他诸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其打败,而只有自己掌军又能打胜仗的诸侯才能走到最后。可以说,这是那个时期常规做法,他可以防止将军尾大不掉,野心膨胀后自己搞独立。曹操、孙策和刘备自己都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
曹操虽然没有当皇帝,但他当上魏王后,实际上已经成为皇帝。这时候,曹操的军队基本上都掌握在曹氏和夏侯氏这些“皇亲国戚”手中,像张辽、乐进、于禁这些大将虽然也能掌握一支大军,但他们已经难以独立成事,所以,曹操晚年是可以坐在京城里调度指挥了。尽管如此,对于像汉中这样可以自成一体的地区,曹操还是要亲征的。
而到了刘备东征的时候,魏国已经是曹丕当了皇帝,曹丕就更不需要像他父亲那样东征西讨了。
孙权是继承父兄的基业据有一方的,这些地方,都是孙坚和孙策一地一地打下来的,可以说,这整个江南地区,是早已经姓孙了。同样的情况,周瑜死后,江南的军事将领也没有人能够自成一体。即便是这样,孙权还是要偶尔的上前线表现一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