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西塘镇杨汇(今嘉善西塘镇北杨汇塘附近)人。元末雕漆工艺家。他的作品,通常髹漆较厚,多雕盛开的大朵花,旁衬含苞欲放的花葩,枝叶肥厚,舒卷自如,满布全器,雕工浑厚圆润,不露刀痕,代表了我国雕漆工艺的最高成就。张成以制造剔红器最得名,负誉海内外,但剔犀器却稀见无多。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1954年,北京故宫博物院购得张成山水人物纹剔红圆盒(又称观瀑图圆盒)1件,以赭黑色光漆为底,上罩约80道左右漆层,呈深红色,表面髹以朱红罩漆,盒底靠边有针刻“张成造”三字款。盒面刻山水人物观瀑,为宋代院画风格,层次分明,磨工精细,富有装饰情趣。另有安徽省博物馆藏如意云纹剔犀圆漆盒、上海市博物馆-浦县章堰乡北庙村元至正十一年(1351)墓出土的山水人物纹剔红圆盒,以及栀子纹剔红圆盒(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张成之子张德刚,明永乐间(1403—1424)著名漆器艺人。永乐年间,有人自琉球购得张成、杨茂制作的剔红漆器,进献于明廷。明成祖召张、杨两人,时两人已殁,张德刚能继承父业,便应召入京,授营缮所副职。菊花纹剔红盒(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为代表作。
康熙县二十四年《嘉兴府志》:“张德刚(光绪本此下有‘西塘人’三字),父张成与同里杨茂俱善髹漆剔红器。永乐中日本、琉球购得以献于朝,成祖闻而召之,时二人已殁。德刚能继其父业,随召至京面试,称旨,即授营缮所副,复其家”。
据《明史·职官志》,营缮所属工部,“洪武二十五年置营缮所。改将作司为营缮所,秩正七品,设所正、所副、所丞各二人,以诸匠之精艺者为之”。故果园厂应是永乐时,设置在营缮所之下的一个官家漆工作坊,张德刚以精艺任营缮所职务。张德刚对明永乐以后雕漆工艺的发展,曾起过很大作用。菊花纹剔红盒(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为代表作。
张成以制造剔红器最得名,负誉海内外,但剔犀器却稀见无多。从此件具款的剔犀圆盘可知张成不仅是剔红高手,剔犀技巧也精湛至极,此盘为研究元代剔犀工艺提供了可靠而精美的实例。
盘木胎黑漆,内外均雕云纹,堆漆甚厚,晶莹照人,刻工圆润,在黝黑峻深的刀口断面露出朱漆四道,是《髹饰录》中所谓“乌间朱线”的作法。
盘底黑漆浮躁,显然曾经重髹饰,正中署楷书填金“乾隆年制”四字款,为后髹底漆时所加刻。近足边缘处有针划“张成造”三字细款,此为张成惯用的署款方法。此盘漆色和刀工均与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的“张成造”剔犀云纹盒如出一辙,系张成作品无疑,原款应为后髹底漆时所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