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最早出现于《文选》书中选取的汉魏诗人的诗歌,大多数人会以为这些题目为《杂诗》的诗歌是后世流传过程中失传了,所以是后人个这些诗歌取名“杂诗”。其实不然,有史书记载,“杂诗”这种题材的诗歌是曹植创作的。
曹植
曹植本身就是魏晋侍寝建安文学的代表,其文笔才气本就是数一数二的,被誉为“建安之杰”。曹植的《杂诗》共有七首,曹植写这些杂诗的时期是他有平原侯被贬安乡侯,同年又改封为鄄城候,都是曹植人生后半生的事情,而曹植的杂诗也就是作于后半生这段时期。
曹植的几首杂诗中很多表现了诗人壮志未酬的不甘心和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带给诗人的苦闷。因为在曹丕称帝后,曹植很是被曹丕猜疑,曹丕从心底是不想留曹植在世上的,所以才有后来的传说,即曹丕让曹植七步作诗的故事,所以那时候的曹植是深深被谗言畏忌困扰,早已没有了年轻时候的热情洒脱和积极乐观,所以曹植的杂诗正是他那时候的遭遇和心情的真实写照,曹植在诗中怀念亲人朋友、思念家乡,还通过写思妇来折射自己和思妇一样的悲愤之情,诗人的感情压抑至极,如“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等。
曹植的杂诗融入了太多他个人的人格、痛苦、悲愤,虽然曹植的杂诗没有屈原那样有感动人心的劲道,但是也形成了他自己的一种怨又不愤怒的婉转之风,独居特色。
有关三国曹植的故事有哪些
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沛国(现安徽省亳州市)人,曹植自小非常聪明,才十岁不到,就可以背出《诗经》《论语》及往代历史各种诗书,诸子百家也曾广泛阅读。他活泼好动,聪明伶俐,和曹操一起时每被提问常常应声而对。曹植曾经有七步作诗的壮举,更是让人对他连连称赞,也是更加说明了曹植的文学素养。
曹植一生中一直性情坦率,不是那么讲究自己的仪容仪表,不追求那些华丽的外在。
后来逐渐曹操把重心转移到曹植身上。曹植15岁便开始追随父亲东征海贼。17岁随父南征刘表31岁的曹植被封为鄄城王32岁的曹植被封雍丘王38岁的时候被封东阿。曹植一生非常注重隐士,曾经想把散落在人间的隐士人才重新聚集起来但是最终成效并不是很大。曹植一生中也是创作了许多文学著作,在他的《曹子建集》中录了曹植所有的诗词歌赋。其中收录诗歌有80余首,一半以上为乐府诗体。比较具有名气的作有《七哀诗》、《白马篇》、《赠白马王彪》、《门有万里客》等。其中《洛神赋》更是描写了洛川女神的婀娜多姿,是文苑奇葩。曹植的历史评价也是颇高,李白更是说出:曹植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驾。天下豪俊,翕然趋风,白之不敏,窃慕高论。杜甫也是评价颇高:曹子建文笔壮,河间经术存。
三国魏国曹植个人资料简介
曹植字子建,沛国谯人,生于公元192年,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的第三个儿子。生前曾任陈王因为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曹植同时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的诗笔力雄健,其散文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南朝的薛灵芸评价曹植天下才有第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可见其文学修养之高。
曹植从小便极其聪慧,才气逼人,十岁出头便能诵读《诗经》|《论语》等辞赋,思路敏捷的他每次在曹操的面前都能对答如流,脱口成章,所以深得曹操的喜爱。加上曹植为人坦率自然,不追求华丽,这更是让曹操对曹植偏爱几分。公元206年,15的曹植便随从曹操第一次出征讨伐海贼。此后便经常随曹操出征,像曹植的《求自试表》、《白马篇》就是记叙了他出征的事。
虽然曹操十分喜欢曹操,几次想立曹植为太子,但是在后期和他的哥哥曹丕的争夺太子之位的过程中,由于曹植过于放纵自己加上曹丕又工于心计,曹丕和曹操打起感情牌,导致曹操对曹植逐渐丧失信心,最终曹操对曹植失去信心,立了曹丕为太子。
但是作为文人,曹植精通诗歌、书法、音乐、围棋,是当时的文学领袖,为当时的建安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代表作有《白马篇》、《洛神赋》、《七哀诗》、《飞龙篇》等等,和曹操、曹丕并称“三曹”。
七步成诗的曹植真的是聪慧吗
曹植字子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生的第三个儿子。曹植天资聪颖,小时候博看群书,能够大段大段地背诵文章,自己写起文章来更是下笔如有神,使得当时的满朝文武称赞连连。
曹植
曹操一开始还不相信曹植的天赋,在曹操征集文人在铜雀台登高作赋的时候,曹植第一个做成《铜雀赋》,他在这首诗中描写了铜雀台雄伟的气势,在没铜雀台高耸入云,写自己投身在铜雀台的感受,这首诗经过各位大臣的鉴定,都说曹植的这首《铜雀台》是上佳作品,从此曹操便对曹植很是偏爱,本身曹操也就是很爱才的人,更何况是自己才高八斗的儿子呢。
嗨哟偶一次曹操和荀彧下棋,曹植在一旁观看,正是势均力敌的时刻,曹操有意试试曹植,便故意走错一步,曹植当时就告诉曹操,一子之差,将会成为一场败局。结果果真步步被动,最后输了这盘棋。于是曹植便对曹操说要重新布局,让自己代替曹操和荀彧完成刚才的对局,于是曹植竟然将棋局还原到曹操走错的那一步,一子不差,这让在旁边看棋的其他人和曹操对曹植的记忆力赞不绝口,群臣纷纷向曹操祝贺,说曹操的儿子是国家的瑰宝。
曹植聪颖的故事很多,史上流传最多的还有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当时曹丕要杀掉曹植,便让他在七步之内做出一首好诗,曹植果然做出了一首千古佳作《七哀诗》,曹丕的残忍竟然让曹植的才气称为一段佳话,估计这也是曹丕意想不到的吧。
三国曹植写的名句有哪些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是建安文学代表人物曹植的代表作《白马篇》中的名句。这首诗是曹植早期的作品,因为操起的曹植深得曹操的喜爱,曹操曾带曹植去出征打击海盗,这首诗正是刻画了一个武艺高强忠心爱国的一个大侠形象。
曹植早期的作品充满激情和斗志,在这首诗歌中体现得非常明显,作为乐府诗歌,曹植的乐府歌哀而不伤。诗中刻画的游侠投身刀锋剑雨的战场,怎能不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在国家安危面前,自己的生死又算得了什么?这是何等的视死如归,气势恢宏,给读者一股汹涌澎湃的心情,同时带动全诗的感情基调。与全诗的开头“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相呼应。
诗中给读者营造的少年急匆匆向西北奔驰,因为少年要去边疆保家卫国啊,所以不能容得一丝的耽误,深深表达了作者自己渴望建功立业,忠心报国地志向。
诗歌的中间详细写了这个游侠来历,游侠本是幽州和并州的人,年少时期便离开家乡,希望可以扬名立威,随身时刻准备着弓箭,骑射之术更是了得,动作敏捷地如同猴子,勇猛地像是森林里的猛兽,西北边防告急的时刻,游侠奋不顾身,策马奔向沙场,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作者对游侠的详细描写是因为作者有亲身的军旅经历,所以才能刻画地如此传神,同时又将自己比作了游侠,向读者传达了一种忠孝不能两全的心情。
曹操之子曹植洛神赋写的好吗
《洛神赋》是魏晋时期的文学家曹植的作品,是曹植模仿中国战国时期楚国宋玉的《神女赋》所做。这篇作品虚构了自己与洛神的邂逅与相爱,作品中对洛神的描写更是美丽绝伦,人神之恋浪漫缥缈,最后由于人神身份差距,二人不得不分开,抒发了无限悲哀怅惘之情。
曹植《洛神赋》
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子,从小聪颖,文学建树极高,是魏晋文化建安文学的而代表。曹植创作《洛神赋》的背景是在公元222年魏文帝曹丕入朝洛阳后,曹植奉命回到自己的封地鄄城,途中经过洛水的时候,想起楚国宋玉的《神女赋》,有感而作。这篇赋文文学造诣很高,稳重的想象很是丰富,曹植将路途中的夕阳树林,小河流水,与洛神宓妃结合起来,营造梦一般的美景,将自己融入到想象之中与女神来了个互相钦慕,玄妙至极而又唯美至极。赋中又大梁采用华丽的辞藻,似乎是为了迎合女神的魅力。但是又不浮夸,清新四溢,令人神清气爽。且文章格式队长十分工整,言语整饬、优美。其中如“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都被后世才子佳人引用、传颂千年。
《洛神赋》无论是思想、艺术还是用词都被给予高度的评价,人们常把它和屈原的《九歌》和宋玉的《神女》相提并论。
关于《洛神赋》也存在很多的争议,最为广泛的就是有人怀疑曹植文中的洛神就是自己的嫂子甄氏,并猜测曹植和甄氏发生过一段爱情故事,所以写下《洛神赋》来纪念甄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