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有这样一位古代战将,其在作战中腹部受伤肠涌体外,但其竟将己肠一盘,继战斩敌,从而被誉“盘肠大战”的英雄。对此,《说唐全传中》言之为隨唐太宗征西的罗通。但《东汉演义》中却言之为东汉名将贾复。
《说唐全传》和《东汉演义》皆为演义小说,其说不足为信,更何况罗通纯属小说虚构人物,唐史上并无其人。但是,东汉历史上却实有名将贾复,且其作战之勇猛不输“盘肠大战”的英雄。可见,小说及民间传说将贾复视为“盘肠大战”英雄,并非纯属虚构,而是有一定史实基础的演义。
贾复,字君文,(?----公元55年)河南邓州人,一生经历了王莽废汉,绿林起义,刘秀征伐,光武中兴等动乱激荡、英豪竞雄的非凡历史。自淮阳王更始二年(公元24年)投奔刘秀后,贾复在邯郸、真定、邺城、河内等大战中,为刘秀战胜王郞、青犊、五校、赤眉及刘玄更始军等立下了汗马功劳。
贾复既是刘秀自河北定天下的左膀右臂,又是南定郾城、淮阳、召陵、新息等地的首功之将,先后被封破虏将军、执金吾、冠军侯、左将军、胶东侯等职,且封邑六县。刘秀有“故功臣并不用”的说法,但却请贾复参议国家大事。东汉建武三十一年,贾复辞世,谥号“刚侯”。
贾复作战视死如归,屡屡于危急中救主挽危势,被誉“每战被羽先登,所向皆靡,诸将咸服其勇”。贾复战功累累,同时也伤痕累累,全身受伤竟有十二处之多。光武帝建武二年,贾复在真定大破五校之军的作战中,身受重伤,光武帝大惊道:“我只所以不令贾复单独为将,是因其作战不惧死,今果然要失去这位勇猛名将了。
闻其妻有孕,光武帝诺之,若生女,我子娶之;若生男,则我女嫁之。不使贾复忧妻忧子也。”这段关于贾复与光武帝刘秀的记载,既记载了贾复作战的奋不顾身和刘秀对爱将的关心,也是“指腹为婚”这一名词和典故的由来。
贾复不仅作战勇猛非常,其为人、为官、驭军亦被人称道。《后汉书·贾复传》载:“复为人刚毅方直,多大节。”且誉之“功不伐(夸),有信义,足以感动三军,怀敌人(感召敌方来归顺)。”而且,在天下初定后,贾复即主动卸甲削兵,辞去了左将军等职。史官评论贾复:“闻命请行,以战则克。好勇不矜,有功能默。定封胶东,宜乎庙食。
贾复确乎名副其实,其位居东汉“云台二十八功臣”前列;在唐代追封的古代六十四将、宋代庙奠的历朝七十二将、北宋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贾复之名亦赫然其中。
贾复生前淡名利,默不言功。但其逝后,名望却盛,竟名铸一城,墓冢四地。今河南宝丰县之城,是光武帝建武二年,贾复率军往击更始军偃王尹尊时的建营筑城之地,此即今宝丰城起建之始。后人为纪念贾复建城功德,而将该城称为贾复城。今建城已近二千年的宝丰县城,仍保存有二百米完整的汉代城墙遗址。
保丰县境内还有诸多与贾复相关的历史遗址和传说,如,城南笔山上保存有《保丰县志》记载的,与贾复练兵射箭相关的“射箭台遗址”。流经县城边的静肠河,古称桓水,相传贾复与郾王部将王陵在保丰交战时,贾复腹伤肠出,其拖肠继战,奋斩敌将后,于河中洗肠,后人因之将此河改称静肠河。县城西还建有贾复庙,亦称胶东侯庙,庙内曾有塑像及碑,今遗址内尚存殿堂。另外,该县还有东侯街、交马岭、红土岭等与贾复传说相关的地名。
贾复墓冢所在,多达四处,一是贾复祖籍河南邓州张村镇路庄村下洼西南二百米处的本墓,令人叹息的是,该高墓大冢遗址虽存,但缺乏保护,已被盗掘,今墓冢尚存,但已无墓碑、葬物可见。二是位于宝丰城内西南隅大寺坑附近的贾复衣冠冢。据传原冢高7米,占地近三千平米。今墓志冢虽已无存,但当地民众仍称其地为贾复坟。
三是黄河北岸温县县城西南十多里的清风岭上南贾村与北贾村之间曾建有一座贾复墓,这可能是当地民众为纪念贾复于河内(今河南沁阳)作战而建的衣冠冢或纪念地。四是据明朝《裕州(今河南方城县)志》记载:“贾复墓,州东四十里。”但该墓亦不见存。
正可谓:
盘未盘肠不为凭,帝王未改指腹婚。
生前淡利轻生死,身去何须墓四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