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思平

时间:2023-09-10 00:55:58编辑:奇闻君
段思平——大理国创建者

段思平(893年—944年),即大理太祖,白族,大理喜睑(今喜洲)人,一说为剑川永旁人,大理国的缔造者、开国皇帝。

段思平家族世代为南诏武将,父段保隆为南诏布燮。后晋天福二年(937年),任通海节度使,因受大义宁国主杨干贞迫害,遂以减尔税粮半,宽尔徭役三载为号召,联合奴隶和农奴为主的起义队伍,举行起义,攻破太和城(在今大理城北),灭杨干贞的大义宁国,建大理国,年号文德,以羊苴咩城(今大理城)为都。即位后,厉行改革,尽逐杨氏邪臣。更易制度,损除苛令。建立了一整套封建制度,于是远近归心,咸奉约束,把南诏末朝以来分裂、战乱的局面重新统一起来。大行分封,笃信佛教,在位8年,年年建寺,铸佛万尊。逝世后由子段思英继位,谥号神圣文武皇帝。

没落贵族

段思平乃汉裔白蛮;据史料《南诏野史》、《白古通纪浅述》、《滇载记》记载:“思平,蒙清平官忠国六世孙,布燮保隆之子。”因此可断定段思平是汉裔白蛮。段思平祖上虽然簪缨世家,威名显赫,但是到段思平出生时,家道中衰,已成为没落贵族。

段思平生于893年,此时南诏蒙氏势力已经衰微,宫廷政变叠起。段思平年幼时,每日清贫度日,年纪稍长一点,又在山中牧羊为生。世宦家庭培养出了他的治世才干及文韬武略,而贫困的劳动生活,又使他有机会接近下层民众,体察民间的疾苦。由于段思平武艺超群,才干出众,最初被升为幕览,后来积功升至通海节度使,成为统辖一方的大将。

夺取政权

当时,南诏社会正处在变革当中,南诏政权已经走向末路,先后被郑买嗣的“大长和国”、赵善政的“大天兴国”和杨干贞的“大义宁国”取代。这几个政权存在大时间都很短,相互更迭时都免不了有一番杀戮,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段思平经历了郑、杨、赵三家的短命政权,深谙获得各个民族支持的重要性。段思平深知,自己在通海建立的精锐部队还无法和杨氏兄弟抗衡,于是,他联络了其他白族大姓,暗中联系了滇东三十七部,向滇东黑爨等三十七部借兵,并发动广大人民起义,才能推翻杨氏政权。

在当时,历史选择了白族出身的段思平绝不是偶然的。首先,段思平在长期与劳动人民接触交往中最了解人民的疾苦。与郑买嗣等人鲜明区别,段思平一揭起起义的旗帜,就提出了切中时弊,具有很大鼓动力量的口号:“减尔税粮半,宽尔徭役三载”,反映了正在重税繁役下的各阶层人民的呼声,赢得了他们热烈响应和支持。其次,段思平具有组织领导群众斗争的卓越才能和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早在他筹划起义的初期,“凡牧牛、牧马,鸡鸣犬吠等处皆云段思平将为王”说明段思平的斗争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929年,段思平为了避杨干贞的迫害,暂时离开洱海地区转移到其他地区从事起义的组织发动工作。在此后七年多的时间里,没有段思平活动的系统的文字记载,却零星地记录了他在“品甸波大村”农民家里得到“神戟”,在祥云叶镜湖得“神骥”,又去“借兵东方黑爨”。这七年中,段思平一直在进行着艰苦细致的准备工作。这样,936年段思平率军一举推翻杨干贞统治正是瓜熟蒂落的必然结果。

建国称帝

段思平取得滇东三十七部的支持。与此同时,段思平获得洱海地区高、董两大“白蛮”贵族首肯。当段思平出兵时,高方带头响应,董迎

罗则担任了段思平的军师。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2月4日,段思平领导的大规模的起义爆发了。段思平集结了弟弟段思良、郡守高方、滇东三十七部的援军,经过周密的组织和计划,最后各路大军攻破太和城,灭大义宁国,建大理国,定都阳苴咩城(今大理城),建年号文德。

段思平建立大理之后,还对南诏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阶级关系和民族关系都进行了调整。首先是肯定新兴的白族封建主们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并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扶持。如封白族封建主高方为岳侯,除承认其家族在洱海地区原有的领地之外,更赐与巨桥(今云南普宁)地方为其世袭领地;封董伽罗为宰相,亦除承认其家族在洱海地区原有的领地之外,更赐与成纪(今永胜)为其世袭领地;其余洱海地区的白族封建主如杨氏家族的封建庄园,也都得到扩大。对于洱海地区的白族和彝族中的村社农民,则是在承认他们原来使用的土地前提下,减轻税粮负担,宽免徭役三年。对于“凡有罪无子孙者”的奴隶,则一律“赦免”,即加以释放。对于被统治的部族和部落,则解除他们南诏时期的集体奴隶地位,免除奴隶性质的徭役。大理政权终于稳固下来。

在建立封建制度,安定社会秩序的基础上,段思平开始励精图治,发展生产。他提出:“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兴修水利,开垦农田,推广铁制农具和汉族的先进耕作技术。同时还鼓励发展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使大理国的社会经济在短期内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百姓富裕”,生活安定。

晚年逝世

后晋天福九年(944年),段思平去世,其子段思英继位。庙号太祖,谥号神圣文武皇帝。

上一篇:梦见生病

下一篇:刘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