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随

时间:2023-09-11 18:08:15编辑:奇闻君
路随--唐朝中期宰相

路随生于唐代宗大历十一年(776年)。祖上阳平人氏。高祖路节为唐高宗兄越王李贞府东阁史祭酒。曾祖路惟恕,官至睦州刺史;祖父路俊之,官终太子通事舍人;父亲路泌,任副元帅判官、检校户部郎中兼御史中丞。

唐德宗贞元(785年—805年)年间,路随举明经,授润州(今江苏镇江)参军事,为镇海军节度使李锜所制。李锜想羞辱路随,让路随知市事,路随怡然坐在市中监督事务。东都洛阳留守韦夏卿闻之,被路随感动,邀他入东都幕府,路随因此名声更大了。

唐宪宗年间

唐宪宗在位时,吐蕃不时提议求和。路随五次上表宪宗请求修好,还上表给宰相;宰相裴垍和李藩都为他说话。和吐蕃最终议和后,元和五年(810年),应宪宗要求,吐蕃送还路泌及其同僚判官郑叔矩的棺材、墓石和手书。宪宗追赠路泌绛州刺史,用公费安葬,累赠至太子太保。

路随为父服丧,丧期满后,任左补阙。一次宰相李绛建议宪宗多听取谏官们的意见,宪宗举了路随和韦处厚的例子,说自己常听他们的话。路随又被任为史馆修撰。又历任起居郎、司勋员外郎,仍兼史馆修撰。

唐穆宗年间

元和十五年(820年),宪宗崩,其子唐穆宗继立。穆宗登基后,升路随为司勋郎中,与韦处厚同入翰林院为侍讲学士。后又任谏议大夫,仍兼侍讲学士。

长庆二年(822年)四月,与韦处厚合作,将《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中的精萃部分择编为《六经法言》20篇,送给穆宗阅读。穆宗修《宪宗实录》,再次用路随为史馆修撰,参与撰写。

唐敬宗年间

长庆四年(824年),穆宗崩,子唐敬宗继立。路随被任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当有人送金帛致贺时,路随回应:“我怎能因为公事获取私财?”将礼物都退还了。

宝历三年(827年)初,敬宗因脾气为宦官和军将所恨,遭弑杀。弑君阴谋的为首宦官刘克明要路随以敬宗名义起草遗诏,以穆宗弟绛王李悟权当军国事,但很快,枢密使王守澄、杨承和、神策军中尉魏从简、梁守谦等当权宦官回击作乱者并屠戮之。王守澄与韦处厚共议后,以穆宗母郭太皇太后名义拟诏以敬宗弟江王李涵(随后改名李昂)为帝,即唐文宗。

唐文宗年间

事后路随并未被处罚,可见未被视为弑杀敬宗的乱党。时任承旨的韦处厚在文宗继位后不久入相,路随受命接替他为承旨。路随后任兵部侍郎,仍知制诰。大和二年(828年)韦处厚死后,路随拜中书侍郎,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实质宰相,监修国史。

路随领导监修国史任上,卷入了一场修史纷争。先前韩愈监修唐顺宗实录时,写了很多宫禁之事,令宦官憎恨,他们常对皇帝说记录不实。路随将宪宗实录交给文宗后,文宗命他修改顺宗实录,路随上表就实录不实之处婉言致歉,但为涉事官员的正直及其作为史官的独立立场辩护。文宗因而修改了命令,建议,德宗、宪宗年间宫禁之事不可确证者皆删除,其余不改。

大和三年(829年),路随建议宰相不宜兼判度支类事务,引用腐败宰相杨国忠、元载和皇甫镈的例子,路随的上级同僚宰相裴度辞去度支,仅任宰相。

大和四年(830年),路随任门下侍郎,加崇文馆大学士。大和七年(833年),兼太子太师。同年向文宗献上宪宗、穆宗实录。

大和八年(834年),路随告病辞职,不许。同年,文宗近臣郑注弹劾前宰相李德裕与文宗弟漳王李凑傅母杜仲阳勾结,路随不但不认可,还试图为李德裕辩护,因而为郑注所忌恨。同年,他因而被遣出长安,拜检校尚书右仆射,任镇海军节度使、润州刺史、浙江西道观察等使,尽管保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作为荣衔,却连面圣道别的机会也没有。路随赴任镇海途中,在长江中流的船上去世。追赠太保,谥号“贞”。

上一篇:洪天贵

下一篇:亲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