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字士元,道号凤雏,东汉末年荆州襄阳人(湖北襄阳人)。他跟诸葛亮都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名的角色。
老实说,凤雏在《三国演义》里出场比卧龙早。但是一般人可能只记住了《檀溪跃马》那集中,刘备落荒而逃后遇水镜先生(司马德操)时的个精彩桥段。司马徽用手蘸着酒水写下龙凤二字,人后说:“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这么响亮的广告口号,顿时惊到了刘备:“卧龙凤雏何人也?”(刘备还以为卧龙凤雏是一个人)细细研究刘备的神态和他的追问,我当时满脑子问号。这么牛的两个世外高人,当时怎么没入袁绍、曹操、孙权等人的法眼?荆州之主刘表也没近水楼台先得月?
纵观《三国演义》,卧龙诸葛亮是个隐士,也是个心机婊。他宁可躬耕于南阳而不入世大家都能理解,他不满足于靠动嘴皮子献计谋获得厚禄,他深谙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必须掌握决断权。也就是说,他不想做个打工仔,他要做共创大业的合伙人。而麾下有众多谋士的曹操和孙权给不了他这个待遇。
(题外话)赤壁之战后,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后,诸葛亮以军令状为借口,迫使张飞、赵云、刘备一一下跪求情,最后高傲的关羽也下跪认错。印象中,关羽很少下跪拜谢,刘关张结义算一次,曹操送他赤兔算一次。如果放在曹孙那里,诸葛亮怕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相反还会被其他谋士挤兑。
而庞统在剧中则是一个参加过曹操(诸葛亮已经让曹操吃亏多次,也听闻卧龙凤雏的名号,采纳连环计)、孙权和刘备面试,两次因长相丑陋和行为张狂(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被刷下来的求职者。主动入世的庞统屡遭挫折,最终只好退而求其次(刘备处做县令)。只要有人提供平台他就去干,至于干大事必备的条件,他都没敢谈。或许,这注定了凤雏庞统至死都没干出卧龙的成就。
当然了,庞统应该是有才的,不然他不会在孙权和刘备面前都自恃清高。可惜刘备和孙权都算不上明主,他们心里一个有诸葛、一个有公瑾,悲催的庞统两次事与愿违。
(二)谋士庞统:成也名声死也名声
庞统在整部《三国演义》里是个被名声所累的人,最后也因为名声而死。
作为水镜先生最喜欢的朋友,被水镜先生“呼之为弟”的庞统直到赤壁之战才正式露面。此时的诸葛亮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已经让曹操大为恼火,在东吴也因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在江湖上打响了品牌。
而庞统向曹操献连环计得逞,依然依赖的是其名声。其实连环计并不高明,曹操手下的武将和谋臣都看出弊端,劝曹操要谨防火攻。而此计得逞全仗凤雏的江湖名声。
庞统第二次出镜则在周瑜死后,在鲁肃的举荐下,孙权见了庞统。但是,孙权并不喜欢他,认为他是狂士。再然后就是在荆州见了刘备,却并未受到待见,被安排做了耒阳知县。后来诸葛亮回来,他的凤雏身份才被刘备知晓,并被委以重任。
然而,电视剧里并没有凤雏先生建立功业的案例。唯一的一次就是刘备接受张松献图入川时,他以军师之职随同。这也是他难得的大展雄才的机会,于是他急功冒进了。甚至诸葛亮给刘备写信谏阻,他认为是诸葛亮怕他独占入川功劳。
被张任射杀于落凤坡,凤雏庞统时年36岁。至死他还声泪俱下地感恩生遇明主刘备,连赞刘备的的卢是“多好的白马”。而事实上,的卢是一匹妨主之马,这一点庞统竟然不知?徐庶、蒯越等都知道,庞统如果不知道,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除非他真的只读圣贤书不闻窗外事了,那么他在情报收集方面跟诸葛亮就有差距了。
庞统之死,不论是的卢妨主也好,还是落凤坡宿命论?是天意还是祸由自取,这个不好妄下定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对于凤雏庞统的早逝,笔者认为他是死在名声上。他临终前的反省已经说了,“贪功致败”,而所贪之功是与卧龙凤雏名号起名之功。
笔者想告诉大家的是这个苦命的求职者,最终混成了什么职位。从电视剧中战时的那场还算宏大的葬礼来看,庞统得到了厚葬,他的最终官阶也定格在了中郎将副军师上了。
最后再说说“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其实,庞统死后,再回过头来看司马徽说的这句话背后的深刻含义,顿时觉得这是个大包袱。刘备得此二人后,事业并没有飞黄腾达,相反倒是平平淡淡。自从庞统去世后,在诸葛亮的精心辅佐下,天下三分的鼎足之势得以形成。
不难看出,诸葛亮和庞统的性格和行事风格迥异,二者不是互补的,甚至是相抵触的。如果庞统还活着,并在入川中建立丰功伟绩,以他的性格肯定会和诸葛亮暗自较劲,最后形成内耗。诸葛亮在总领军务时也会投鼠忌器,难以充分施展谋略。这一点,在诸葛亮和马良商量如何谏阻刘备和庞统入川时已有体现,最后不得已采用托词天象不利。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司马徽的意思应该是二人中只得一个才能安天下,而不是两个人中得到任何一个就可以安天下,得到两个就会加速安天下。
(三)活在《三国演义》片段里的庞统
玄德曰:“汝师何人也?”牧童曰: “吾师覆姓司马,名徽,字德操,颍川人也。道号水镜先生。”玄德曰:“汝师与谁为友?”小童曰:“与襄阳庞德公、庞统为友。”玄德曰:“庞德公乃庞统何人?”童子曰:“叔侄也。庞德公字山民,长俺师父十岁;庞统字士元,少俺师父五岁。一日,我师父在树上采桑,适庞统来相访,坐于树下,共相议论,终日不倦。吾师甚爱庞统,呼之为弟。”——《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
庞统其人的真正出现则要到第四十七回庞统巧授连环计中了。第五十七回,鲁肃送公瑾的灵柩回芜湖,向孙权推荐了庞统。
鲁肃曰:愿举一人以助主公。此人上通天文,下晓地理;谋略不减于管、乐,枢机可并于孙、吴。往日周公瑾多用其言,孔明亦深服其智,现在江南,何不重用?权闻言大喜,便问此人姓名。肃曰:此人乃襄阳人,姓庞,名统,字士元,道号凤雏先生。权曰:孤亦闻其名久矣。今既在此,可即请来相见。于是鲁肃邀请庞统入见孙权,施礼毕。权见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乃问曰:公平生所学,以何为主?统曰:不必拘执,随机应变。权曰:公之才学,比公瑾如何?统笑曰:某之所学,与公瑾大不相同。权平生最喜周瑜,见统轻之,心中愈不乐,既厌其貌,又怪其言。乃谓统曰:公且退。待有用公之时,却来相请。统长叹一声而出。鲁肃曰:主公何不用庞士元?权曰:狂士也,用之何益?肃曰:赤壁鏖兵之时,此人曾献连环策,成第一功。主公想必知之。权曰:此时乃曹操自欲钉船,未必此从之功也,吾誓不用之。鲁肃出谓庞统曰:非肃不荐足下,奈吴侯不肯用公。公且耐心。统低头长叹不语。肃曰:公莫非无意于吴中乎?统不答。肃曰:公抱匡济之才,何往不利?可实对肃言,将欲何往?统曰:吾欲投曹操去也。肃曰:此明珠暗投矣,可往荆州投刘皇叔,必然重用。统曰:统意实欲如此,前言戏耳。肃曰:“某当作书奉荐,公辅玄德,必令孙、刘两家,无相攻击,同力破曹。”统曰:“此某平生之素志也。”乃求肃书,径往荆州来见玄德。——《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