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之治

时间:2023-09-17 10:22:40编辑:奇闻君

大中之治是唐宣宗在位期间由于致力于改善中唐以来所遗留下来的种种社会问题而使本已衰败的朝政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称为“大中之治”因此,史上对唐宣宗评价极高,但是“大中之治”也是晚唐最后一抹灿烂的晚霞。

唐宣宗李忱曾经被视为智障人士,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认识他的人都这么认为。在武宗在位期间他一直扮演一个傻子的角色,生怕被武宗发现一丝疑迹而被杀,直到武宗去世。

会昌六年(公元846年)春天,武宗李瀍病危,朝野人心惶惶。就在这个微妙的时刻,光王回到了长安。这个命运多蹇、九死一生的光王,这个早已被世人遗忘得一干二净的光王,终于在宦官仇公武等人的簇拥下,出人意料地回到了长安。

不久,他就在仇公武等人的拥戴下登上帝位,原本宦官们想着的是立一个傻子当傀儡的,光王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人选。在皇太叔李忱接见文武百官的仪式上,宦官仇公武的脸上一直荡漾着一个笑容,一个心花怒放的笑容,但是事实上他错了。

不出人们所料,新君李忱一即位,就施展了一系列雷霆手段,开始全面清算会昌政治。隐忍了大半生的他,似乎要迫不及待地将武宗李炎所建立的一切彻底推翻。首当其冲者,就是武宗一朝的代表人物李德裕及其党人,清算党争之徒。

后人之所以把大中时代誉为“小贞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宣宗李忱时时刻刻把太宗李世民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立志成为一个自律和勤政的明君。登基不久,李忱便命人把《贞观政要》书写在屏风上,每天政务之余,便站在屏风前逐字逐句地阅读。此外,他还命翰林学士令狐綯每天朗读太宗所撰的《金镜》给他听,凡是听到重要的地方,便让令狐綯停下来,说:“若欲天下太平,当以此言为首要。”

还有两件事,也足以证明宣宗的勤政确实非一般君主可比。一个是制约宦官,还有那便是收复河湟。

事实上对于宦官,在他之前的数位唐朝天子已经被宦官玩弄于鼓掌之间,所以对于他来说这是不可接受的,他也想过剪除宦官的想法。有一次, 宣宗问宰相令狐綯。他希望令狐綯能拿出一个诛除宦官的计划,可让他大失所望的是——令狐綯的反应居然和之前询问韦澳如出一辙。

令狐綯呈上秘奏,说:“只要宦官犯罪的时候不要赦免,职务出缺的时候不要递补,日子一久,也就自然淘汰,终归于消灭了。”宣宗拿到奏疏的时候,唯一的反应就是苦笑。于是剪除宦官的计划只能搁浅。

不过,虽然宣宗没机会对付宦官,但是另一方面,宦官在宣宗李忱强大的威慑力面前,实际上也是颇为忌惮的——在整个大中时代的十三年里,宦官集团一直比较收敛,始终不敢兴风作浪,既没有干预朝政的胆量,也没有干预朝政的机会。

宣宗在位期间,除了以强硬手腕消灭党争,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宦官的嚣张气焰之外,还有一项巨大的历史功绩也不可不提。那就是河湟的收复。

自从“安史之乱”以来,河湟地区(甘肃及青海东部)已经在吐蕃人的手中沦陷了近一百年之久。玄宗之后的李唐天子们虽然不乏收复河湟的志向,但始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藩镇之乱连年不绝,朝廷不得不屡屡用兵,加之朝政又被党争和阉祸搞得乌烟瘴气,使得李唐王朝自顾尚且不暇,更不可能腾出手去收复失地。

大中三年,一个叫张义潮的平民将收复了原本由吐蕃控制的三州七关, 大中五年(公元851年)二月,张义潮将沙州光复的消息送到了唐朝随后,张义潮开始招募军队,训练士卒,并主动出击吐蕃。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张义潮便以所向披靡之势,先后收复河湟失地,大中五年十月末,张义潮让他的哥哥张义泽奉上十一州(包括沙州)的地图和簿籍入朝觐见。

至此,沦陷了一百年的河湟失地终于全部光复,回归大唐版图。

大中时代,大唐帝国虽然称不上是什么太平盛世,但起码算是一个相对安定的小康之局。这在混乱不堪的中晚唐历史上,已实属难能可贵。

然而,尽管“大中之治”在一定程度上止住了大唐王朝江河日下的衰亡之势,却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它走向崩溃的历史宿命

引用史料《唐鉴》中的一句话吧:“百吏奉法,政治不扰,海内安靖几十五年。”

上一篇:陆游被称为什么

下一篇:畸形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