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资

时间:2023-09-20 08:14:39编辑:奇闻君

谋士孙资在曹魏的地位如何?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孙资(?-251年),字彦龙,太原郡中都县(今山西省平遥县)人。三国时期曹魏重臣。同郡人王允赏识其博学多才,举荐他为县令。曹操任司空时,曾征辟孙资为官,恰巧孙资的兄长为人害,他刺杀仇人后携家眷避居他乡,不能赴任。后来,孙资在友人贾逵的劝说下出仕,历任功曹、县令,丞相府参军等。因此,对于孙资来说,和荀彧、荀攸、郭嘉、程昱、司马懿等人一样,都是曹操麾下的谋士。对于孙资这位谋士,虽然跟随曹操的时间不长,却获得了荀彧的称赞。

对此,尚书令荀彧曾赞叹道:“北方承乱丧已久,谓其贤智零落,今日乃复见孙计吏乎!”不久,曹操上表任命孙资为尚书郎,但孙资以家境困难为由,回到河东郡。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被汉献帝封为魏公,建置官属,孙资与沛郡人刘放一同担任秘书郎,掌管机要文书, 被倚为左右和耳目。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进爵为魏王,孙资、刘放二人仍掌文书事务,后分别担任右、左丞,负责朝廷尚书省日常事务。

具体来说,在曹操时期,孙资因为主要掌管文书等事务,所以在知名度上不如荀彧、荀攸、郭嘉、程昱、司马懿等人。不过,在曹操去世后,孙资却平步青云,越来越受到曹魏皇帝的倚重。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即改秘书省为中书省,因孙资、刘放二人资历相当,遂任刘放为中书监,孙资任中书令,孙资被赐爵关中侯。中书监居中书令前,但中书监、中书令地位同班,共同执掌朝政,开中书省长官为宰相之先河。由此,非常明显的是,虽然中书省的发扬光大,已经是隋唐时期了,也即当时实行了三省六部制。但是,实际上,早在三国时期,中书省就已经参与朝廷事务的处理了。

黄初三年(222年),孙资进爵关内侯。黄初六年(225年),吴国境内彭绮举兵叛乱,宣言替曹魏讨伐吴国,有人提议趁机伐吴,孙资再次劝阻,认为彭绮造反,不会对吴国造成很大的危害。一年后,彭绮果然败亡了。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孙资长期处理朝廷内部的事务,但是,他的眼光却没有局限于朝廷内部,而是对魏蜀吴三国的局势都有自己的看法,并且是颇有见地的。黄初七年(226年),魏明帝曹叡继位,孙、刘二人仍任中书令、中书监,权势益重,倍受宠幸,先后加散骑常侍、侍中,孙资进爵乐阳亭侯。

在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时候,朝臣大臣多主张派兵征讨。孙资以太祖(曹操)征张鲁攻占城池不久失守为教训,劝谏曹叡据险固守,使蜀汉军徒耗兵力,曹叡纳之。后蜀汉军无功而退。太和二年(228年),乌丸校尉田豫讨伐轲比能,击破之后退回马邑,轲比能率三万骑兵包围田豫。曹叡问计于孙资,孙资说:“上谷太守阎志是阎柔的弟弟,向来被轲比能归信。发诏书命令阎志说服轲比能,不必劳师动众自然可以解决。”曹叡从之,轲比能果然退兵放回田豫。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在曹操麾下没有什么出彩的表现,但是,就厚积薄发的孙资来说,却在曹丕、曹叡时期展现出自己的谋略能力。

换而言之,孙资完全可以称之为汉末三国时期的一流谋士。青龙元年(233年),孙资与刘放俱加侍中、光禄大夫。景初二年(238年),公孙渊复叛,魏军大举出兵,将其讨灭。孙资参与谋略,以功进爵中都侯。在三国时期,文臣能够获得一个侯爵,自然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也即文臣缺乏武将才能拥有的战功。不过,就孙资来说,却一步一步成为曹魏的县侯,这无疑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自黄初元年(220年)至景初二年(238年),孙资与刘放掌权几近二十年,尤其是曹叡在位的十余年间,处理日常事务、出师用兵等大小事,都由他们二人亲管。朝廷决议大事,也经常让他俩决断是非,择定而行。从这一角度来看,孙资和刘放,完全可以称之为曹魏的宰相了。在曹魏历史上,自曹丕继位之后,就废除了丞相这一官职,这是因为丞相的权力实在太大了。不过,尽管没有人担任丞相了,但是,丞相的部分权力,还是被孙资等人分担了。公元238年,曹叡卧病在床,打算安排后事,想以燕王曹宇、领军将军夏侯献、曹爽、顿骑校尉曹肇等宗室大臣辅政。如果这一计划得到执行的话,那么,司马懿自然无缘托孤大臣的位置了,很可能就不会有高平陵之变了。

在这个关键时刻,孙资和刘放两位大臣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即他们改变了曹叡的托孤大臣安排。彼时,夏侯献、曹肇对孙、刘二人长期执掌大权早就心怀愤恨,所以,如果让夏侯献、曹肇等人成为托孤大臣的话,孙资和刘放都不会有什么好的下场。与此同时,曹叡准备让曹宇以大将军名义辅政,曹宇照例谦辞推让,曹叡问进入卧室的孙资和刘放:“燕王应该如此吗?”孙、刘二人回答:“燕王知道自己能力不行,所以才推辞。”魏明帝问:“曹爽可以代替曹宇吗?”孙、刘二人表示赞成,并且,二人接着又推荐司马懿,也即认为应当让司马懿和曹爽共同担任托孤大臣。

最后,在孙资、刘放的劝说下,曹叡听从其建议,决定由曹爽、司马懿辅政。但又认为曹爽软弱,司马懿阴狠,不放心把权力交给他们,下令停止先前所议之事。孙资、刘放再次见曹叡,力主下令维持原议。曹叡只得同意。二人要曹叡立刻下诏,曹叡推辞说:“我疲乏极了,不能写字。”刘放遂抓住曹叡的手,勉强写下诏书,于是出宫当众公布,罢曹宇等人官职,并让司马懿和曹爽两人进宫。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如果不是孙资、刘放的干涉,魏明帝曹叡的托孤大臣,应该就是曹宇、夏侯献、曹爽、曹肇等宗室大臣。

对于这几位曹魏宗室大臣,自然会力保曹操一手打下的江山,毕竟他们和曹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但是,因为孙资、刘放两位大臣的干涉,最终的托孤大臣变成了司马懿和曹爽,而缺乏经验的曹爽,自然无法凭借一己之力来对付司马懿、。所以,在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诛杀了曹爽,成功篡夺了曹魏大权。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对孙资很倚重,请其官复原职。次年(250年),孙资再次逊位,加拜骠骑将军,转侍中。嘉平三年(251年),孙资去世,谥号贞侯。

上一篇:齐灵公

下一篇:经典杯子蛋糕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