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休范,南朝宋宗室、宰相,宋文帝刘义隆第十八子,宋孝武帝刘骏、宋明帝刘彧异母弟,母为荀美人。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元嘉二十五年(448年)生于建康宫,初封顺阳王,后改封桂阳王,在孝武帝、前废帝、明帝三朝历任南彭城太守、秘书监、左卫将军、中护军、南徐州刺史、江州刺史等职。刘休范在明帝翦除宗室时因才能庸劣而幸免于难,并于宋明帝病危时进拜司空。明帝死后,刘休范因未能成为辅政大臣而心怀怨望,在江州密谋叛乱。宋廷有所警觉,又进其为太尉,以作安抚。元徽二年(474年)五月,刘休范在江州起兵,仅用数日便攻至建康城外,却在攻打新亭垒时被萧道成部将黄回、张敬儿以诈降计刺杀,年仅二十七岁。
主要成就
刘休范在后废帝年间,作为皇帝唯一在世的叔父,在宗室中辈分最高,已是刘氏宗室的代表人物。当时“主幼时艰,宗室寡弱”、“素族当权,近习秉政”,朝政已完全由异姓所控制。宗室近亲被排斥在权力中枢之外,无权参与朝政决策。这在南朝宋立国五十年来还是首次出现,举兵反抗异姓权臣对朝政的控制便成为刘氏宗室挽救刘氏江山的唯一选择。
刘休范的反叛是宗室对刘氏天下行将倾覆的一次挽救行动,于道义而言并非没有优势,史家便称其时“忠臣义士,莫不衔胆争先”。而刘休范叛乱的失败,标志着刘氏江山已是回天乏术。正如史家所称“桂阳王休范诛后,王室微弱”,无论在朝廷还是地方,刘氏宗室对国家政治的影响已然微不足道。
刘休范的叛乱改变了宋廷最高统治集团的现状。宋廷的最高统治集团除了袁粲、褚渊等外朝宰辅,还有以阮佃夫、王道隆、杨运长等恩幸为代表的内朝诸贵。内朝诸贵“并执权柄,亚于人主”、“任参内政,权重一时”,以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参与朝政决策,制约外朝宰辅。而王道隆的被杀,使得内朝诸贵的实力遭到削弱,外朝宰辅因而获得更大的权力。
刘休范的叛乱还为萧道成进入宋廷政治中心提供了契机。萧道成原本无权参与朝政决策,但因平叛有功,在民间取得巨大的声望,积累起强大的政治资本,由此取代战死的刘勔,升任中领军,与袁粲、褚渊、刘秉共掌朝政。而他也正是因为担任中领军,成为禁军最高长官,掌握了整个京师地区的禁卫军权,由此开启了代宋建齐的创业进程。
轶事典故
明帝之讥
刘休范才智平庸,而且言语迟钝,一直饱受兄长们的鄙薄。宋明帝曾指着左右随从,对宰相王彧道:“刘休范的才能还不如这些人,但因为是我弟弟的缘故,生来便享受富贵。佛家都说愿生于帝王之家,不是没有道理啊。”
示信取祸
建康之战时,刘休范中了黄回、张敬儿的诈降计,将二人安置在自己身边。部将李恒、钟爽为此进谏,认为对降将不宜如此亲近。刘休范却并不在意,反而道:“我是以信义待人。”结果没过多久,刘休范便被张敬儿刺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