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本纪和世家有什么区别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史记》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在史学上的地位是无法企及的,由于文言文的障碍,导致很多人都没有读过史记。
其实《史记》也就五十来万字,要是硬读真的没有啥!不是和大家吹,我一年平均就能码出二百万字,虽然以水文居多,但是活还是在那放着呢!所以,要是认起真来,五十万字真的没啥,多读读历史还是有好处的。
本文除了给大家讲韩信,也顺便跟大家介绍一下《史记》这本书,作为一名历史普及作者,这是我的分内之事!
《史记》中本纪和世家是什么意思?
如果将《史记》分解的话,可能更有助于大家的了解,这本书总共也就130篇文章,主体包括十二本纪,三世世家,以及七十列传,除此还有十表八书,平均下来,每篇文章也就四千多字。
十二本纪就是记载历代帝王政绩的,先秦五篇,秦汉七篇,比较有意思的是,司马迁在秦汉部分,将项羽和吕雉加入其中。
看来,司马迁也将这二位看成是统治者,从项羽身上可以看出司马迁有点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史观,从吕雉身上可以看出男女平等的史观。
做一个比喻,本纪就像是大树的躯干,那么世家就相当于枝条,三十世家记录了先秦时期诸侯与汉代诸侯权贵人物,以先秦时期为例,每一个世家就是一个诸侯国的兴衰,比如齐太公世家,就是姜氏主政齐国的部分,而齐国被田氏取代后,司马迁又做《田敬仲完世家》来承接。
可以说,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以及在先秦时期有一定影响力的诸侯国,都被司马迁记载在其中。
除了这些板上钉钉的世家,司马迁笔锋一转,将孔子和陈涉也记录其中,孔子并非诸侯,只是一个思想家,司马迁将他放到世家当中,并且介绍了孔子的生平活动和各方面的成就,算是对儒家的一个尊重。
陈涉相对也比较特别,他最早举起反秦大旗的人物,对于推翻秦朝有着重要的影响,大概是因为没有成功,所以将其放到本纪中不妥,而放到列传中,好像又有点拉低了陈涉的身价。
在汉朝的世家中,先是讲述了西汉初期刘邦分封的刘氏诸侯,比如刘邦的弟弟刘交,刘邦的儿子刘肥等家族的,以及皇室的外戚等等。
除了刘氏宗亲,外戚之外,司马迁将萧何、曹参、张良、陈平、周勃等家族也列入到世家当中。
同为汉初三杰,萧何与张良入世家,为何韩信没有进世家?
很多人都认为韩信与萧何、张良都是汉初三杰,甚至对于汉朝的建立的贡献来说,韩信可能还高于他们俩,尤其相比曹参、周勃等人,跟韩信就没有可比性。
韩信几乎有着跟陈涉差不多的经历,都是底层出身,后来因为军功受到刘邦重用,在楚汉战争中他的作用几乎决定了整个战争的走向,假如韩信当时投靠项羽,那么项羽必然取得胜利,甚至说韩信如果保持中立的话,刘邦也必然失败。
但是最后韩信有感于刘邦的知遇之恩,最终没有选择背叛刘邦,本来刘邦在军事上是无法与项羽匹敌的,曾多次被项羽逼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但是韩信是项羽的克星,最后将项羽打败。
对于汉朝这样重要的一个人物,为何刘邦会将其写到“第三档”的列传中,而不是世家当中呢?
有人认为司马迁将韩信放到列传中,有可能是迫于一些政治上的压力,不敢给韩信“平反”,这种说法我认为是站不住脚的,汉朝初期对文字的掌控应该还不是那么厉害,司马迁都敢在《史记》中公然诋毁刘邦,夸赞项羽,会不敢把韩信在书中的位置往前挪一挪?
有人认为,韩信最后失败了,所以丧失了进入世家的资格,前面讲到本纪中的项羽,以及世家中的陈涉都是失败者,而周勃和周亚夫晚年也遭到汉朝的迫害,但是却被司马迁列入到世家中,可以再次证明司马迁的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史观。
有人认为韩信因为功高震主,最后被汉朝统治者所杀,司马迁此举是借此讽刺汉朝统治者“卸磨杀驴”,毕竟提起司马迁,大家都会想到他被汉武帝处以宫刑,人生因此而灰暗,将诋毁汉朝当作毕生心愿,这种说法猜测居多,需要更多的史料。
其实,列传中的人物很多,虽然没有帝王,但是出名的将相也不少,比如管仲、商鞅、四名将、吕不韦、李斯等等,韩信在其中应该也不跌多少身价。
到这里再对世家进行分析的话,就可以发现,除了陈涉之外,其他的全部都是家族性的,而列传,都是讲某个人物的,不讲后代。
接着上面那个举例,如果世家是树枝,那么列传就是页,两者是相辅相成,并没有谁比谁地位更高意思,只不过世家能够以家族性的方式进行记载,而韩信被杀的时候是灭族,在司马迁那里看来,就无法称为世家了。
当然,司马迁对韩信的看法是,认同其功劳卓著的一点,“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但是却认为韩信在天下安定的时候造反,有点不合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