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爽斋出自《红楼梦》,是大观园中的一处建筑。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红楼梦第四十回中,贾母在大观园宴请刘姥姥,其中就特意提到了探春的秋爽斋。曹雪芹通过对秋爽斋内部摆设的描写,特别是那些不起眼的砚台,写尽了探春一生的爱好和处世哲学。
一、从秋爽斋的内部摆设,看探春的兴趣爱好。
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堆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 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 的一囊水晶球的白菊。
这里面提到了四种东西,可以看出探春的兴趣爱好。一种是名人法帖,一种是砚台,一种是笔筒,还有一种是写字的笔。特别是砚台,曹雪芹借它更是写出了贾探春一生的爱好和处世哲学。
大家都知道贾府的四春有四位丫环的名字,代表了四位小姐的才能,她们分别是琴棋书画,而对应探春的恰恰就是书法。
探春的书法在红楼梦众多小姐中是最好的,依据就是贾元春回家省亲那回,曾经指定探春来抄录那些诗词,传给贾政等人看。贾政这些人看了以后,也是赞不绝口,一是诗词确实写的好,二是探春的字写的也特别好。
书法在探春的生活中占居很重要的位置,从秋爽斋的内部摆设就可以看出来,探春平时在屋里也是很喜欢练习书法。除了书法外,探春虽然比不上黛玉和宝钗的才情,却也在惜春和迎春之上,也算是贾府小姐中才情和美貌兼具的女子。
正是因为探春的这个兴趣爱好,她在苦练书法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对诗歌的追求。她是大观园诗社的发起人,也是大观园改革的创立者。
二、从秋爽斋的内部摆设,看探春的处世哲学。
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官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傍边挂着小槌。
从探春秋爽斋室内的摆设,可以看出探春阔朗的性格,还有彰显其身份的这些东西,也说明探春的有心和与众不同
1、探春的有心。
宝玉曾说探春是个有心的人,我认为这里的有心,不应该是贬义词,更不应该是心机城府,而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勇敢,当然也有因庶出身份带来的敏感,比如她替嫡母王夫人解围。
探春有心的人,想王夫人虽有委屈,如何敢辩,薛姨妈现是亲妹妹,自然也不好辩, 宝钗也不便为姨母辩,李纨、凤姐、宝玉一发不敢辩。这正用着女孩儿之时——迎 春老实,惜春小——因此,窗外听了一听,便走进来,陪笑向贾母道:“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的事,小婶子如何知道?”
王夫人是探春名义上的母亲,也是她的嫡母。探春平时因为庶出的身份,多少有些敏感而自尊,她也希望得到嫡母的喜欢。贾母因鸳鸯抗婚一事迁怒王夫人,正好给了探春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所以才说探春有心。
这个时候,屋里的人都不敢替王夫人辩解,唯独探春站出来,向贾母讲明王夫人的委屈。好在贾母也顺台阶而下,不仅承认自己委屈了王夫人,还立即让宝玉代自己道歉。相信这一刻,王夫人是感激探春这个女儿的。
正是因为这份感激,在王熙凤小产后,王夫人就给了探春一个管家的机会,也可以说给探春提供了一次施展才华的平台。
2、探春的用心。
探春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很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当她得知姐姐贾迎春被奴才欺负时,有心替迎春出头,恰巧这个时候平儿来了,探春原本对王熙凤这个管家奶奶很有意见,但她没有上来就质问平儿,而是先关心王熙凤的病,然后再质问平儿。
这个简单的顺序颠倒,结果就不一样了。当王熙凤问探春找她的原因时,平儿没有提探春发怒的事情,反而是替探春说了一些好话,结果让王熙凤很感动。还有探春管家时,赵姨娘来大闹,当时探春十分生气,也发了脾气。但平儿毕竟是王熙凤的丫环,探春还是要给王熙凤留面子的,于是她半真半假的说了一句话,既给了王熙凤面子,又照顾了平儿的情绪,可见,探春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还是非常用心的。
3、探春的敢做敢为。
从探春秋爽斋的内部摆设来看,探春的性格属于那种男孩气的,很勇敢,做事也敢做敢为,比如抄检大观园时怒打王善保家的,说出那句经典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探春在管家的过程中,因为精明不让凤姐,也让荣国府的媳妇婆子们害怕。探春是大观园里唯一站出来反抗抄检的人,也是唯一一个敢做敢为的小姐。
4、探春说话的艺术。
刘姥姥进大观园的那一回,贾母故意和薛姨妈说这些姐妹们,都不太喜欢去她们屋里去。当时探春的回答很得体,也恰到好处,可以说很艺术。
探春笑道:“这是那里的话?求着老太太、 姨妈、太太来坐坐还不能呢!”贾母笑道:“我的这三丫头倒好,只有两个玉儿可恶。回来喝醉了,咱们偏往他们屋里闹去!”说着众人都笑了
其实,贾母说的这句话很不好接,也很容易接错产生误解,但探春却成功的化解了这次语言危机。不能不说,探春处理人际关系的高明。
由此可见,探春这个角色也很不好把握,她的兴趣爱好,她的处世哲学,都可以从秋爽斋里的文房四宝体现出来,尤其是砚台,这个东西大有作用,既可以练习书法,又可以展示自己的才情和为人处世的智慧,可以说这个不起眼的砚台,写尽了探春一生的爱好和处世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