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5名实权人物

时间:2023-09-27 03:38:29编辑:奇闻君
梅津美治郎——侵华战争的罪魁之一

梅津美治郎(Umezu Yoshijiro,1882年1月4日-1949年1月8日)日本北九州大分县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在任时间最长的关东军司令和末任参谋总长。

梅津美治郎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和对外扩张侵略政策的重要人物,侵华战争的罪魁之一,东京审判的28个法西斯战犯之一,最高军衔为大将。

人物生平

曾逼迫何应钦签署臭名昭著的《何梅协定》,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任陆军省次官。在5年担任关东军司令期间,大肆压榨并屠杀中国东北地区的人民,同时策划对苏联开战,并签署了扩建七三一部队的命令。后因日本的形势急转直下而回国转任参谋总长,直至日本政府被迫投降。 1948年11月,梅津以甲级战犯罪被判处无期徒刑。1949年1月8日,梅津美治郎因患癌症死于东京巢鸭监狱。

他在日本军界被认为是一个手腕灵活、精明强干的将军,从他的经历也可看出,梅津美治郎一直是飞黄腾达、青云直上的。一些历史学家对他的评价是:“个子不高,表面上态度和蔼,毫无傲慢之气,而且用语也给人以谦恭文雅的感觉。但此人事实上表里不一,着实是个人面兽心的人。如不着军装,绝大多数人都想不到他就是统帅着百万侵华日军的大将司令官。”

内向聪明

梅津美治郎出生在北九洲大分县的农民家庭。这个地方知名军人辈出,是个出名的战犯县。出了五个陆军大将。海军最后的军令部总长丰田副武大将也是这的人。日本陆军先后共有16位参谋总长,这里就出了三个:河合操、金谷范三和梅津美治郎。还有两个大将是南次郎和阿南惟几。一般说来,九州地方出身的军人基本上是属于“萨摩(明治)—上原(大正)—皇道(昭和)”这一派阀体系的。而大分县却是个反例,占主流的是“长洲—宇垣—统治”派的军人。这个梅津美治郎即是昭和时期统治派军人的骨干(广义的统治派包括宇垣派阀,而狭义的统治派指的是永田、冈村、东条的“一夕会”那帮人)。7岁时,父亲亡故,母亲带着梅津和其兄改嫁到大分县丰后高田町的是永家。这种家境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贫穷和受歧视使他性格变得内向偏执。但是梅津很聪明,不是一般的聪明。

1897年9月,十五岁的梅津美治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熊本陆军地方幼年学校,三年之后又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1903年11月,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5期毕业。1904年3月,被任命为少尉,分到第1步兵联队任职。参加日俄战争。归乃木希典的第三军指挥,在旅顺的肉弹攻击中身负重伤,1906年4月得到每年350元终身年金和一枚获得五级金鵄勋章。梅津1908年考入陆军大学,1911年11月他以首席的身份毕业于陆大23期,硬是把有奇才之称的永田铁山压到了次席。这期第三名是后来摔死在南洋特晋大将的前田利为侯爵,第四名是后曾任参本演习课长、1929年殉职的藤冈万藏,第五名是侵华战争时驻山西的第1军司令官、战败时自决的筱冢义男,第六名是后来陆军三羽鸟之一、皇道派中坚小畑敏四郎。1912年3月晋升为大尉,任第1联队中队长。同年6月,调任参谋本部部员。

职业军人

梅津美治郎是个学究型的军人,大多是出任军事研究及驻外武官等职务。1913年4月,梅津调任驻德国使馆武官,两年之后,改任驻丹麦使馆武官。1917年5月,奉调回国任参谋本部部员。1918年6月晋升为少佐,1919年第二次前往欧洲。同年11月任驻瑞士使馆武官。1921年6月又回到参谋本部任职。在此期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梅津虽然未直接参加这次战争,但此次大战为他研究军事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1919年4月,在第二次去欧洲之前,由当时任参谋本部第1部部长的宇垣一成做媒,梅津与当时很有名气的法官木场贞长之长女木场清子结为伴侣。木场清子1925年12月17日死于结核病。此后,梅津一直独身。1922年2月,梅津晋升为中佐。同年3月调入陆军省任军务局军事课高级课员,并兼任陆军大学军制学教官。1924年12月,梅津晋升为大佐,前往第3步兵联队,任联队长。1928年8月调任陆军省军备局军事课长。1930年8月晋升为少将,调任第1旅团旅团长。

1931年8月,梅津美治郎任日军参谋本部总务部长,负责拟定陆军编制和主管参谋人事工作。一个半月后,日本关东军突然在中国东北沈阳策动“九·一八”事变,梅津对关东军参谋石原莞尔发动事变的谋略不满,认为这违背了日本军部《满蒙问题解决方策大纲》中“约以一年时间做好准备,于明春以后实行”的侵略方针。日军侵占东北后,军事压力陡增,梅津与军务局长小矶国昭及梅津部下第一课长东条英机、军事课长永田铁山协商,制定出军备改革方案,以满足应急军备的需要。

梅津是日本典型的军国主义分子,旧职业军人气味很浓。他没有多余的爱好,就是考虑问题彻底而周密,冷静细致的搜集情报,关注事态的发展,他非常崇拜军人的尚武精神,认为军人不能为政治所左右,军人的最大愿望就是当大将,而不是当首相;如果想当首相,就是歪门邪道。他极其厌恶军人介入政治,自己也从不参加任何派别组织。1937年1月,当宇垣大将奉命组阁时,梅津正担任陆军次官。尽管宇垣曾经是梅津的大媒人,关系非同一般,但梅津还是基于自己以往的观点,极力反对宇垣组阁,宇垣组阁终于失败。

何梅协定

《塘沽协定》签订后,日本军队不满足仅将河北省东北部划为非军事地区,为巩固伪满,分裂华北,排挤东北军和国民政府驻华北的军队,遂于1934年3月派梅津美治郎接替中村孝太郎任中国驻屯军司令官。1934年9月,梅津晋升为中将。当时中国屯驻军只有两个大队,并不敢与中国军队正面冲突,素以稳重出名的梅津美治郎决心利用国民政府正在集中兵力剿共的时机,通过威胁手段实现军部的意图。

1935年5月,梅津借口中国当局援助东北义勇军孙永勤部进入滦东“非武装区域”,天津日租界发生两名亲日新闻记者被杀事件,向国民党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提出“驱逐东北系及中央势力出华北”的无理要求,并从东北调遣日军入关,进行武力威胁,6月9日,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向国民党政府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提出“觉书”,并限三天答复。由驻屯军参谋长酒井隆与驻北平公使馆武官高桥坦会见何应钦,(主谋其实就是这两人)强迫他接受要求事项。

同年7月6日,在日本军事、外交威压下,何应钦被迫以打字函的形式承认日方的要求,签订了所谓的“何梅协定”,主要内容是:1.取消河北省内一切国民党党部;2.撤退国民党驻河北省的东北军第51军、国民党中央军及宪兵三团;3.解散国民党军分会政治训练处及蓝衣社、励志社;4.罢免河北省主席于学忠;5.取缔一切反日团体及活动。该协定使中国丧失了河北的全部主权,为日军向华北地区发动全面进攻打开了方便之门。此后,华北危机日益严重。

急战先锋

1935年8月1日,梅津调任仙台第二师团师团长。 1936年2月26日,日本发生了皇道派军官企图杀死首相冈田启介及有关元老的军事政变。事变发生后,梅津在仙台立即给陆军省发去电报,强烈要求对叛乱实施镇压,并表示本师团已经做好随时出发讨伐叛军的准备。当时,日本局势非常混乱,在17个师团长当中,只有第2师团的梅津中将和第6师团的谷寿夫中将向陆军中央机构表示了明确态度。梅津的明确态度,对陆军中央处理二·二六事件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梅津也由此深受陆军省的赏识。1936年3月,梅津被任命为陆军次官。

梅津任陆军次官之前,陆军省军务局权力极大,永田铁山当军务局长简直就是陆军大臣的代言人和陆军的核心。就权力而言,当时军务局长比陆军次官还要大。陆军大臣和军务局长可以出席议会,而陆军次官却仅仅是事务次官,只能留在陆军省,不能出席议会。梅津担任陆军次官以后,扩大了次官的权力。下边呈报的文件,如果不经梅津的同意,就不能上报到大臣的手中。梅津出任陆军次官以后,同3月9日上任的陆军大臣寺内寿一及半年后就任教育总监的杉山元组成陆军的核心,形成陆军的新统治派,成为陆军的实力人物。陆军省新设军务课,增强了对陆军的政治的说服力。但是,他以持剑的人不许接近右翼的态度,大力排斥皇道派。成为右翼分子的眼中钉,还散发了「梅津企图使日本赤化」的匿名信。1936年林铣十郎组阁。参谋本部实权人物石原莞尔想把他的朋友板垣征四郎推上陆军大臣的计划也因他的反对未能实现,在梅津美治郎策划下,将石原的支持者片仓衷等人调出陆军中央,使石原势力大大削弱。 在陆军次官任内,参与策动进一步侵略中国华北的军事策略。他认为驻军不能远离平津铁路,于是日军从原定的通州改在丰台设立一个兵营,而正是在丰台卢沟桥的日军,挑起了1937年的“七·七”事变,由此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事变发生后,日本内部出现了所谓的“扩大派”与“不扩大派”之争。梅津一开始也是主张不扩大的,他认为从关东军和朝鲜军抽调部队就可以了,从日本内地动员三个师团则会影响国际关系。后来梅津站到了与杉山元陆军大臣一边,成为是“扩大派”的中坚力量。1937年7月16日,梅津在陆军省课长会议上说:“为解决时局问题,必须举国一致全力以赴。”7月24日,当他得知中央军北上,汤恩伯部进驻南口后,他认为支那屯驻军即将陷入重围,再不动手就将失去战机,主张断然一击。至7月27日,梅津等主张进兵的意见压倒作战部长石原莞尔的先将兵力撤至山海关再进行日中谈判的意见,他认为石原所说的中日开战将会形成拿破仑陷入西班牙战场的半岛战争的趋势完全是妄谈。日本内阁会议批准出兵三个师团,向华北派遣约21万人的兵力。七七事变后,梅津参与策划、组织指挥日军侵占中国的北平、天津以及向中国的南方进攻。8月13日,日军向上海大举进攻,发动八一三事变。9月动员兵力已经达到58.7万。

上一篇:乌桓

下一篇:孽海花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