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晚年曾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此言虽有保全汉室之意,却又影射出“我学周文王不谋逆,儿子学周武王篡江山”之意。那么曹操为什么不称帝呢?因为他曾亲手把自己走上龙椅的路一步步封死,机会已失。
曹操一辈子有两次一战定天下的机会。
第一次是董卓迁都长安,关东诸侯屯兵酸枣,忌惮董卓兵强不敢追击,曹操认为:“今董卓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仅有张邈、鲍信随曹操追击,结果在荥阳汴水被徐荣杀的丢盔弃甲。
如果第一次机会成功了,曹操算是大汉功臣,混个公卿、将军,封个千户侯什么的绝对不是问题。但他失败了,没能做成大汉功臣。
如果说这第一次机会是盟军各怀鬼胎的话,第二次就是他曹孟德自作孽了。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北定袁绍父子和乌丸,自封丞相,独揽朝政,声势达到了顶峰。当时天下五分:韩遂、马腾霸凉州;刘璋躲益州;刘表占荆州(刘备依附);孙权据扬州;兖州、豫州、徐州、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司隶属曹操。可谓曹丞相独占半壁江山。
先说凉州,早年曹操占着天子的名分就曾拉拢马腾攻打袁氏。又用钟繇、张既从中盘旋话术,终于把韩遂儿子和马腾全家“骗”到朝中当个闲官,算是“人质”。自此凉州虽有韩遂、马超部曲在,名义上却是汉朝的“藩属”,也就是曹操的“藩属”。
再说益州,益州牧刘璋本是接父亲刘焉的班,但其任生性柔弱没有主见。看到曹操一路追着袁绍打、不战而屈荆州,三次谴使交好。又是叟兵(善战的少数民族)又是御物的送给曹操。自此益州一章也算完结。
至于刘表,病种的他听得曹操南下的消息便“吓死”了,蔡瑁、蒯越等大族本与曹操有旧,怂恿少主刘琮投降。只剩得刘备流落江夏投靠刘琦。刘表荆州也算归从。
除了江夏一郡的刘备,只剩下扬州孙权一人了。
孙权的江东是接任的兄长孙策之手,而早在公元七年(202年)曹操破袁绍后便曾下书孙权交几个儿子去朝中当人质。张昭、秦松等人犹豫不能决,周瑜认为如今天下大势不明朗,应当再观时机,以待天命。孙权听从。
如今曹操入荆州,兵不血刃收复水步骑兵数十万众,海内震惊。曹孟德自己也飘飘然了,幻想着一统天下的场景,以为孙权也是马腾、刘璋一路货色,吓也能吓到。于是试探性的去了封信:“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於吴。”权得书以示群臣,莫不乡震失色。”说好听了是和孙权涉猎,实际却是“我曹某人为朝廷讨伐谋逆收你孙权来了,快点投降吧。”
孙权闻信后立即召集群下商议,以孙策托孤大臣张昭为首的众人认为:“曹操以天子之名征讨,拒之不礼。且收复荆州又得长江之险,水陆并下,不可争锋,应当迎曹。”孙权踌躇不能定,想必也是这次商议坐了太久,孙权起身便去了茅厕。没想到有个人却一直在等着孙权上茅房呢!这人便是鲁肃。
鲁肃见众人都言投曹,特意追着孙权出来单独进谏:“我看众人都是为了自己考虑,全然不顾将军您啊!我们在哪不是当官啊,跟着曹操混个一官半职又不难。难得是您啊,您投曹了什么下场?还能像现在这样吗?”孙权听完叹息道:“众人意见,太让我失望了,你的想法让我很满意啊!”
鲁肃又劝孙权把主战派周瑜拉回来,并出使交好刘备······
往后的事不必说了,周郎赤壁一炬,曹操数十万军队毁于焦土。而伴随焦土一起的,还有曹操孤傲自负的心,更有他急于统一称帝的皇帝梦!
自此曹操生前再也没机会来到此地,更别说一统全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