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自打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后,周王室的地位和威望便大不如前,中国历史也由此进入到“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大动荡之中。可是,俗话说得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尽管早已不是那个威风八面的“天下共主”,但谁也不敢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哪怕是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 也都把得到周王室的肯定视为其称霸诸侯的标志。然而,面对群雄争霸的严峻形势,东周君臣却不思奋发图强。王子们争宠以夺嫡为己任,大臣们则视废立为儿戏,因此宫廷政变不断,并最终酿成了一场历时19年的大动乱——王子朝之乱。这场动乱,是周王朝历史上最严重、最血腥、最无颜面的一场动乱。周王室的同宗骨肉们相互间大开杀戒,周国上下血流成河;几百年累积下来的诗书典籍扫荡殆尽,周文化遭受浩劫;失意无助的老子西出函谷关,从此杳无音讯。最后,依靠各诸侯国的帮助,动乱才得以平息。此后,周王室在各路诸侯面前颜面扫地,其势力也一落千丈。周朝陷入到更加风雨飘摇的困境之中,并一步步走向灭亡。
权臣当家
王子朝之乱前,周朝已经发生过四起王室之乱:一是周庄王三年(前694年)的王子克事件;二是周僖王四年(前678年)至周惠王四年(前673年)的王子颓事件;三是周惠王二十二年(前655年)至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的王子带事件;四是周景王二年(前543年)的周景王杀弟佞父事件。所以,王子朝之乱的出现并非偶然。而这次动乱之所以值得一说,是因为一来它的持续时间最长,达19年;二来它牵扯到一桩历史公案,对于动乱中对立双方的正逆判定,一般皆以王子朝为无道的王位觊觎者,《史记》和《左传纪事本末》均持此说点。然而,也有人并不以王子朝为不义,如《左传微.王子朝之乱》和《韩非子》就认为“王子朝之乱”是春秋史上最大的一桩冤假错案,所谓的“王子朝作乱”不过是春秋时期大夫动乱的延续与升级而已,是典型的权臣犯上作乱。总之,委曲难辨、莫衷一是。
要讲清楚这起大动乱的前因后果,我们就必须弄明白它发生时的历史背景。当时,中国历史已经进入到春秋晚期,战国时代即将到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及战争的催化作用,以分封制和井田制为代表的封建制度逐渐受到冲击,濒临瓦解。拥有大量财富及土地的新兴士大夫崛起壮大后,很快就将他们的国君架空了。大家所熟知的三家分晋与田氏代其,便酝酿于春秋晚期。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周国自然不能免俗。和其余诸侯国一样,周王室手中的权力也在这一时期渐渐从天子手中转移到单氏等卿大夫家族。周灵王九年(前563年),单靖公出任周王室的卿士,此后单氏家族的权力便不断扩大。单氏本是周王室的远方亲戚,后来又有一个周王室的远亲刘氏也加入其中,和单氏共同辅佐周天子。随着单、刘二家势力的逐渐膨胀,周天子就成为了他们的傀儡。到周景王在位时,单、刘两家已完全把控了王室大权。周景王虽然不满权臣当政,但由于刘氏与晋国的范式有亲戚关系,而当时晋国国内六家大夫把持政权(范氏、韩氏、赵氏、魏氏、智氏、中行氏),范式是其中重要的一家,而晋国又是当时各路诸侯的盟主。有晋国撑腰,周景王能拿这帮爷怎么着?
立储之争
周景王在位的最后一年,即前520年,动乱开始了。当时,周景王的嫡长子王子寿病死,景王便立寿的弟弟王子猛为太子。但是,王子猛才智平平且为人软弱,实在不是储君的最佳选择。景王立其为储,很大程度上是迫于单、刘二家的压力,因为他们认为王子猛是周王嫡子,储君立嫡不立贤,故而支持王子猛。周景王早就对单、刘专权极为不满,现在他们又公然插手立储之事,这更是让景王气炸连肝肺,锉碎口中牙,欲除之而后快。加之王子猛不讨景王喜欢,于是,周景王决定雄起一回,以王子朝替换王子猛。王子朝是景王的庶长子,有勇有谋,深得景王喜爱。但考虑到换立太子势必会受到单、刘两家的激烈反对,为此,周景王便悄悄和自己的宠臣,也是王子朝的老师宾孟商议,想办法除掉单、刘两派权臣。
当年四月,周景王和宾孟生出一计,打算以春狩为名召集王室卿大夫们出城打猎,在狩猎途中下手除掉单、刘二族的当家单穆公、刘献公,而后立王子朝为太子。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还没等付诸实施,周景王便身染急症,一名呜呼了。死前,景王担心王子朝无法继位,遂任命宾孟为顾命大臣,并立下遗诏,让其扶保王子朝继位。周景王一死,刘献公也跟着死了。由于刘献公正妻无子,单穆公就以其庶子刘蚠继承其位,是为刘文公。
在这个当口,各方都很小心,所有人都在观望,都不愿主动出击。得到周景王遗诏的宾孟和王子朝顾虑单、刘两家的强大实力,不敢贸然动手;单穆公也因为刘文公新立,不得不先巩固两家同盟,也没有精力去谋划别的事。然而,到底是掌权多时的政治老油条,单穆公深知先下手为强的道理。故而不久之后,他率先打破僵局,与刘文公拥立王子猛为天子,这就是周悼王。由于事先没有和别人商议,也没有争得其余朝臣的拥护,所以单穆公只能强迫其余八名王子立下盟约拥戴周悼王,并派人刺杀宾孟,以铲除异己。
王子作乱
宾孟一死,周王室立即陷入一片混乱。宾孟毕竟是景王钦定的顾命大臣,单氏擅杀顾命大臣,引起了王室文武群臣的愤怒。当然,对宾孟之死最感到恐惧的,自然是王子朝。为了自保,也为了谋夺王位,他利用大家对单、刘二族的不满,征集了一支大军,决心放手一搏。此时,距离周景王病逝,已经过去两个月了。这段时间里,周王室君臣整日都忙于争权夺利、党同伐异,居然把周景王的葬礼给忘了。直到夏季来临,大家这才想起来,要是再不把景王给葬了,尸体就要臭了。于是,六月十一日,冲突各方达成了暂时的和平,为景王草草举行了葬礼。葬礼刚结束,王子朝便迫不及待地向单穆公和刘文公发起了进攻。单、刘则威逼周悼王传旨平叛,大战由此爆发。
由于单、刘二家专权多年,军队早就被他们把控。王子朝没有兵马,只得在尹文公、甘平公、召庄公等支持他的大臣的帮助下,招募各家家丁、奴仆和王城内的手工业者、无业游民组建了一支讨逆军。讨逆军是一支标准的杂牌军,不仅来源不一,武器也参差不齐,有人甚至直接拿着一根木头棒子就上阵了。而且,讨逆军的官兵完全没有受过像样的军事训练,战斗力可想而知。
然而,这支杂牌军却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战果。由于单、刘两家不得人心,支持王子朝的兵马不断倒戈,刘文公率领的王室军队竟被杀得落花流水。单穆公把周悼王藏在自己家里,率家兵与讨逆军死磕。可没想到半夜里,讨逆军竟趁着夜色突袭单府,把悼王抢了过来。单穆公见天子都被抢了,再打下去也没意义了,遂连夜出逃,跑回了自己的封地。
晋国出手
此时,局势对王子朝来说简直是一片大好。然而,控制了京城和周王室的王子朝却在下一步该怎么走的问题上出了晕招。他没有抓紧时间稳定京城局势,而是下令将单穆公赶尽杀绝。为此,他派出大量兵力追击单穆公,没想到却被单穆公杀了一个回马枪,自己的八位兄弟都阵亡了。偷鸡不成蚀把米,王子朝不仅没有消灭单穆公,反而损失了一批宝贵的兵力。
单、刘二公败走后,回到自己的封地召集兵马,前来找王子朝算账。双方在京城周围展开了拉锯战,互有胜负。恰在此时,趁着两军激战正酣,周悼王逃离京城,前往晋国求大盟主帮忙。晋国听闻周王室内乱,立即派大军直扑洛邑。王子朝临时征召的杂牌军岂是骁勇善战的晋军的对手?所以听闻晋军前来,王子朝立马逃出京城。不久后,周悼王重回洛邑。但这位仁兄实在是没有福气品尝一下天子宝座的滋味,没过一月就病死了。单、刘二公于是立悼王的同母弟王子匄(gài)为王,是为周敬王。
逃出京城的王子朝没有善罢甘休,他知道,晋军绝不会在洛邑长期待下去。果然,不久之后,晋军撤走。王子朝马上重新杀回洛邑,又把周敬王赶跑了。王子朝见京城不少人仍支持自己,索性自立为王。由于周敬王出逃后跑到了洛邑之东,因此被称为东王,王子朝便被称为西王,东周由此出现了二王并立的奇怪局面。
动乱终结
此后几年,东西二王在各自支持者的拥立下互相攻杀,打得天昏地暗。王子朝虽有京城军民的支持,但周敬王可以依靠刘文公从晋国搬来救兵,因此双方僵持不下,始终没有分出胜负。后来,王子朝最为倚重的大臣召庄公和将军南宫极相继去世。周敬王趁机让人散布谣言,称王子朝作乱乃大逆不道,使上天震怒,召庄公、南宫极是被天雷劈死的。于是王城民众人心悚惧,大家对王子朝的支持度大减。周敬王见时机成熟,遂再度请兵于晋国。晋国遣大夫荀跞率兵入周,王子朝手下官兵见晋军又来,顿时斗志全无,四散奔逃。王子朝见大势已去,只好与自己的铁杆心腹带着部分周国典籍投奔楚国。但是,更多的珍贵典籍却在战火中化为灰烬,道家宗师老子据说就是对典籍的损毁甚为伤感,最后愤而离开,西奔入函谷关,从此不知所踪。
靠着晋军这个强有力外援,周敬王得以回到京城坐稳了王位,王子朝之乱初步平定。然而到了前504年春,一直潜伏在洛邑的王子朝余党儋翩联合郑国再度作乱,打算迎回王子朝。由于事起突然,周敬王猝不及防,只得再次逃出京城。后来,鲁国奉晋国之命讨伐郑国,晋国又以大夫阎没率军入周,助周戍守。次年,晋军攻入京城,儋翩败亡,周敬王又回洛邑。经过了这次波折,单、刘二公等周敬王死党担心王子朝还会卷土重来,遂在前501年派人赴楚国刺杀了王子朝。就这样,一场历时19年的大动乱,终于落下帷幕。
如果说,周平王东迁是周天子走下神坛的开始,那么王子朝之乱则使日薄西山的周王室如坠深渊。《国语.周语》云:“景王崩,王室大乱。及定王,王室遂卑。”靠着诸侯国帮助才平定动乱的周王室,其仅剩的一点尊严被摧残得干干净净。而中国历史也在不久之后,迎来了比春秋还要动荡的战国争霸。曾经为华夏民族创造过辉煌文明的周王室,也最终在风雨飘摇中迎来了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