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台

时间:2023-10-02 19:05:55编辑:奇闻君

汤镇台的主要事迹及人物形象分析

汤镇台是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描绘的智勇双全的帅才虎将式的人物。俗话说,虎父无犬子。奈何,汤镇台的两个儿子在其庇护下,坐享其成,文不成武不就的。汤镇台的二位公子,人称大爷、二爷的,他们也有考取功名之心。不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二位公子的堕落与他们的堂兄汤六老爷,有着极大的关系。

这个汤六老爷,人称六老爷的,每天无所事事,除了到叔父汤镇台家里混日月外,茶馆、青楼的,他是常客。六老爷为要到南京赴试的汤府大爷、二爷设宴饯行,他居然把青楼女子带来陪酒。大爷、二爷的对青楼女子,似乎并不陌生。酒桌上,他们二人吹嘘一番自己对贡院如何的了解,讲了贡院开考前举行仪式的场面如何的隆重。期间,他们讲出了严贡生在贡院遇鬼索命,试卷作废,没有考中举人的故事。估计这则严贡生撞鬼故事,是他们以讹传讹听来的。按理说,汤府的二位公子眼看就要赴试了,他们本应该专心于温习功课读圣贤书,而不是行走于烟花柳巷,醉心于饮酒打趣。

与前面说过的娄府二位公子的儒雅谦恭比较,这汤府二位公子的行为人品真不咋地。

到了南京,进贡院前,大爷、二爷着实忙碌准备一番,他们自己抱着篮子,背着行李。看来,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官府只提供场地,考生们要自带食物和住宿的行李。如此也难怪,范进参加乡试前,他找胡屠夫借钱,以作为路费和其他费用。钱要的多了,胡屠夫不愿意借,就啐了范进一脸唾沫。参加科举考试,吃住与路费都需要花费不少钱。蒲松龄的贫穷,不仅是因为他醉心于科举忽视经营产业,也和他每次参加科举考试的巨大花费有关。

考试结果出来了,踌躇满志的大爷、二爷都没考上。落榜的二人,他们怨天尤人,大骂帘官、主考不通。这二人也不好好想一想,自己把主要精力用在喝酒玩乐上了,如何能考得上?除非他们是天才。可惜大爷、二爷不是什么天才,而是像如今某些“富二代”、“官二代”的,成了游手好闲的花花公子。他们刚从贡院考试出来,每人吃了一只鸭子,睡了一天,然后叫小厮拿了“都督府”的溜子,溜出一班戏子谢神。这哪是什么谢神的,分明是大爷、二爷想看戏,摆谱弄个戏班子开戏曲专场。在玩和享受的方面,大爷、二爷是行家。

自己没学问考不上举人,汤府的大爷、二爷想到了在外屡立战功的父亲,就随着运盐船向镇远县行进,他们想着通过父亲的权势,打通关节开后门,捞取功名。

运盐船途径彭泽县遇到水盗,船只搁浅。水盗化装成抢险的船夫,把一部分盐掠去。汤府二位公子写了呈子派船夫到彭泽县报案。那知彭泽知县接到报案,他不去调查,直接的断定是运盐船的船夫监守自盗,打板子动大刑。江上有没有水盗,彭泽知县不会一无所知的。那些水盗,劫掠运盐船行动一致、迅速不乱的,应当是长期在江上作案。彭泽县令推卸责任,糊涂断案,打原告,不查水盗,这实际说明了他治理彭泽县无方。汤府二位公子给船夫求了情,彭泽知县把船夫放了。船夫挨了打,白白损失了一大笔盐,吃了哑巴亏。

镇远县苗民作乱,绑架了生员冯君瑞,勒索银两。看来,明清时期地方政府对少数民族弹压过度,缺乏怀柔。当时镇远县的苗民作乱,还是因为他们的生存环境不好,政府缺乏救助。汤都督奉旨带军队前去清缴,在前线官职为镇台。镇台相当于总兵,通常为公侯或地方的都督兼任。

汤镇台作战前,买通书办,把官府文书改了。由原来的“带领兵马”改为“多带兵马”,使汤镇台可以带重兵前去清缴叛乱,提高了胜算。汤镇台胆大心细,他修改文书虽冒天下之大不韪,却也是大手笔,力度够老辣。然后,汤镇台巧施妙计出奇兵,击败叛军,攻下苗寨。获胜后,汤镇台异常冷静,他认为叛军会卷土重来实施报复,就将计就计,设埋伏击溃反扑的叛军。

由于没有救回冯生员,没有擒获苗酋别庄燕,上司总督下令专问别庄燕、冯君瑞两名要犯,“务须刻期拿获解院,以凭题奏”等语。汤镇台着了慌,一时无法。敌我作战既是白刃搏斗,也是双方主帅之间的斗智斗勇,还离不开情报的获得。汤镇台派臧岐前去打探消息。获取苗酋消息后,汤镇台利用正月十八镇远县的风俗在城中设伏,当苗酋偷袭时中了圈套被捉,参与叛乱的冯君瑞也被当场擒获。汤镇台彻底平息了镇远县的苗人叛乱。

当汤镇台在疆场冲锋厮杀,平叛乱立大功时,他的两个儿子在镇远县内,既没有拿起刀剑和父亲一起冲锋陷阵,也没有参与镇远县的防务,就那么悄无声息的在一边待着,好像人间蒸发一样。如若不是汤镇台带着两个儿子得胜班师,人们兴许把他们遗忘了。

回到家乡后,汤镇台要请一位先生,替两个公子讲举业。看来,汤镇台并非那种徇私舞弊走后门的昏官,他还是希望自己的儿子凭真才实学考中举人。汤镇台英雄一世,他的两个儿子显得很平庸。虎父犬子的,汤镇台也显得很无奈。吴敬梓如此描写,似乎是为了更好的衬托汤镇台的英勇。

上一篇:橡树行动

下一篇:钮枯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