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不打算再写了,三月份以来才写了不到十个问答。
怎样的鱼才是正宗禾花鱼?看了几个解答,感觉有些离谱,不得不说说自己的一些看法。
八0后的就不要来凑这个热闹答题了,说句不好听的话,有几个八0后在稻田里见过真正意义上传统的禾花鱼的,容易误导别人。
首先纠正一点,乌鲤鱼并不就是禾花鱼,禾花鱼也并不都是乌鲤鱼的,七八十年代禾花鱼在稻田里自然繁殖,乌鲤鱼所占的比例不会超过5%,红鲤鱼不超过2‰的,现在市场上的乌鲤鱼,也就是所谓的禾花鱼,是后来通过人工干预选育的。
图片上的才是最正宗的禾花鱼的,你放大了图片看,有哪一条是乌鲤鱼的?只有左上角有一条红鲤鱼,它产自广西全州县禾花鱼最传统、最地道也最正宗的东山瑶族乡,也是笔者的家乡。
之前曾写过两篇禾花鱼这方面的问答,都是我自己亲身经历的,八十年代在家种田时,家里的田哪块多少分多少亩,放多少鱼苗?在稻谷快要成熟时放水捉鱼,都是父亲交给我一个人去完成的。
禾花鱼,顾名思义也就是放养在水稻田里吃禾花长大的鱼,全州的禾花鱼曾被列为皇宫的贡品,当然是最地道最正宗的了。那全州的禾花鱼又以哪儿的最地道最正宗呢?答案是东山,其次是白宝、两河。
几乎每一种食物都是在特定的地域里生长出来,才是最地道最正宗也才是最味美的,禾花鱼也不例外。从禾花鱼的放养和生长条件来看,东山瑶族乡才是最适合的,瑶乡海拔高,山田旱田多,田埂就高,便于蓄水,这才有利禾花鱼的生长。
写到这里,许多全州人又要说了,全州最正宗的禾花鱼不是产在龙水吗?呵呵,那地方我去过,田埂一般都在10至20公分高这样的,这样的田块如何蓄水,下大雨天如何防鱼逃,现在养的都是经过改建的田块,喂饲料的。
东山就不一样了,几乎每一块山田的田埂都在五十公左右甚至更高的,为了蓄水防渗漏,瑶民们每块田都是五犁五耙到七犁七耙的,那下雨流下来的山水,瑶民们是有多少蓄多少,有多深蓄多深的,下田插秧那水是淹到大腿上的。瑶民自古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宁可秧苗淹死也不愿被旱死,淹着还有一半收成,旱死则颗粒无收。几乎每块田都蓄满几十公分的水深的,这样才有利于禾花鱼游动和生长,每年下大雨涨水从山上冲下来大量的落叶腐殖质,在田里繁殖出来的浮游生物和小虫子,也为禾花鱼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饵枓。
值得深思的是,近二十多年来禾花鱼也渐渐地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已不是原来的禾花鱼了,这也许是和近年来逐年加大用量的化肥、农药和除草剂有关吧。
说了这么多,哪到底什么样的禾花鱼才是正宗的呢?我的解答是,凡是放养在水稻田里自由生长,没有喂食过人工饲料和其它食物的都是正宗的。
如果要达到传统意义上的正宗,包括禾花鱼的体形、颜色和味道,那就只有七八十年代的禾花鱼才是最正宗的了。
禾花鱼就是稻田里养鱼,是人工的稻鱼共生生态结构,将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起来,把两个生产场所重迭在一起,充分利用这个生态环境,发挥水稻和鱼类共生互利的作用,获得稻鱼双丰收。稻田养鱼后,有利于稻田灌溉,防洪抗旱,有利于调节稻田的地温,增加溶解氧,促进微生物增长,加速有机物分解,使土壤养分转化率提高,增加水稻分蘖数,提高稻谷产量。 稻田养鱼后,稻谷增产的因素有以下五个方面:除虫,除草,保肥,增肥。
养鱼稻田的选择:土质好,水源好,光照条件好。 所以叫禾花鱼,是因为到了水稻开花的季节鱼儿都在吃掉落在水里的稻花而得名。